警惕金融新系统性风险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9月16日

灵童

前不久上百名被诈骗的受害者,围住了内地某个一线城市的公安局,进行集体上诉。而距离他们集体上访前的一年多之前,他们所投资的平台就捲款60亿美元跑路。

如此重案要案,又涉及到全国十几万的受害者,自然是警方要紧急督办的,但时间过去了一年多,至今案情未有明显进展。而对付此类利用网上平台进行犯罪的,不论金融监管当局,还是主力侦办经济犯罪的警方,都没有很好的办法,目前还是只能以提示为主。

以往传统金融生态所担心的金融系统风险,主要是股市、楼市大跌,恶性通胀,货币急剧贬值,引发整个金融体系发生动摇。而现在随着新型互联网平台和金融技术的出现,为骗术提供了难以分辨的外衣。其间轰动全国的e租宝、还有央视曝光的3M金融平台是代表案例。据内地某市经侦部门提供要注意的金融诈骗平台就达到了350个,金融乱象由此可见一斑。科技为金融服务赋予巨大动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系统性风险来源。

由此以来,内地展开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综合整治,监管风声越来越紧,那幺未来会不会鬆动的迹象。普华永道的会计们给出的意见是,合规监管会持续下去,而且会持续收紧。这也可谓是对过往放得太开的矫枉过正。

诈骗以金融创新掩护

去年底曾被热议的区块链,似乎要马上被大量应用于金融机构,但是涉及到此间的技术并不成熟,加上监管也不到位,因此说得多做得少。对此灵童认为,现有的谨慎是应该的,因为金融的流动性若不加以约束,那幺任何一个小的放纵,就会酿成巨大悲剧,监管层需要警惕的是,许多金融骗子将海外已严禁的诈骗手法应用于内地,并堂而皇之以金融创新作为掩护。

之所以公安机关办案进展不理想,也与这些诈骗利用了现代高科技有关,比如说不少平台的打款是在网上进行,甚至境外难以侦破。因此在现有科技手段还未完全跟上的情况下,从紧自然不可缺少。但另一方面由于现代金融的巨大需求,不能因监管又捆住了创新的手脚。

因此,对于新的系统金融风险,更要多利用现代手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首先是识别虚假创新,然后是划定重点监管对象,在这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来完善监管体系。前几年放得太鬆,发展太快,所积累起来的风险,也需要一个正本清源的过程,特别是对动机不纯的所谓「创新」,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上一篇:唯减税降费得人心
下一篇:富人最缺的是信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