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减税降费得人心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9月16日

豪士

上月末,外界谈论已久的内地个税改革终于尘埃落定,起徵点由原来的人民币3500元提高到5000元,终结了个税起徵点多年来尘封不动的局面。按说,个税起徵点的提高本是一件值得人们欢呼雀跃的事情,但当得知在社保徵管系统改革下,个人到手的工资收入或将「明升暗降」后,不少工薪阶层对此表达失望。

根据《国税地税徵管体制改革方案》,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等「五险」和其他项目税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徵收。这意味着,有关部门对社保和税费的徵收能力大大增加,部分地区或部分行业、企业的缴费负担可能会加重,个人到手的工资可能也会相应减少。

针对外界的忧虑和市场对减税的呼吁,总理李克强在上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作出了回应,明确子女教育支出等6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範围和标準,确保个税扣除后的应纳税收入起点明显高于5000元。此外,会议还明确在社保徵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现有徵收政策不变,同时抓紧研究适当降低社保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引导社会预期向好。

减税政策效果不彰

事实上,近几年中国的减税政策不少,但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微乎其微,有的企业税负不降反增。沉重的宏观税负,令诸多企业不堪重负,企业利润令人堪忧,目前呼吁政府加大减税力度的声音可谓前所未有。不少着名的企业家,比如曹德旺、柳传志、蒋锡培先后建议政府减税,一些学者和政府部门也在这个问题上发声,建言政府让利于民,减轻企业负担。

而论到减税,此前还有文章论到美国正挑起全球「税务战」一说,但事实证明,这是个伪命题。直到目前,真正大刀阔斧减税的只有美国,其他国家并没有纷纷跟进,中美两国在这方面的政策力度和取得的效果差距确实有点大。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就开始效仿里根政府大力减税激发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目前美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与此不无关係。中国经济若想在转型过程中,由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为以消费拉动,学习美国大力度减税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就个人而言,如果个税起徵点提高,而相应的社保扣费也增加,到手的钱不增反减,自然是高兴不起来。毋庸置疑,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必然会影响消费的增速。最近外界都在谈论中国是否存在消费降级的问题,儘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这些年来,个人可支配收入低于GDP增长速度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今年前7个月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名义与实际增幅分别为9.7%和8.06%,均为近年来的最低)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如果居民的消费力量起不来,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扩张,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因此会大打折扣。

需下定决心减税

无论是企业宏观税负的降低,还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都需要政府在减税降费上予以实质性的支持。儘管政府也在向这个方向努力,这几年对企业的减税规模号称达万亿元,但企业的获得感普遍不强。也就是说,中国政府的减税成效比外界所预期的要小,既然财税收入维持在高速增长,中国政府在减税的操作上就还有可为。那种认为提高减税力度会导致地方财政入不敷出的想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减税降费不仅能激发企业活力,增加企业投资力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儘管有些地方的财政「吃紧」是事实,但加大徵税力度只能缓解一时的压力,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如果减税导致地方财政承受一定的压力,那最好的办法应是控制政府的支出,精简机构,让利于民。正如李总理所言:「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总的来说,减税降费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或者不管政策的具体执行,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敷衍了事只会令经济发展处于被动局面,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之际,更应该善待和注重实体企业的发展,下定决心减税,放水养鱼,休养生息。唯有如此,才能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才能顺应民心,和衷共济。

上一篇:管得了游戏 管不了人性
下一篇:警惕金融新系统性风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