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深

继涉嫌传播黄色内容而被勒令整改之后,麻烦不断的今日头条,上周又因刊登医疗广告和虚假广告而被央视、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点名批评。随后,今日头条还被爆出以假公函撤销媒体报道的新闻。紧接着,众多媒体纷纷开始了对今日头条的批评和讨伐。受到资本青睐的今日头条,在一路狂奔的同时,正不自觉地进入了多事之秋。
张一鸣自我打脸
但细究起来,今日头条挨批,真的是因为医疗广告和虚假广告吗?参考「魏则西事件」和百度之前的所作所为,今日头条的这些广告一则还未造成什幺严重后果,二则与那些宣传的神乎其神,实际上却是严重耽误患者治疗时间、以患者生命为代价榨取金钱的「根治绝症」、「癌症克星」等广告相比,今日头条上所刊登的一些非处方药和保健品广告,顶多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当然,笔者并不否认这些虚假广告可能带来的长远伤害,但仅就目前而言,今日头条的「作恶」程度不仅比之前的百度差很多,也还不及很多被「老中医」、「神药」霸屏的电视台,甚至和其他充斥着医疗广告的网站和APP相比,今日头条也并不算突出。
抛开今日头条与媒体的众多旧怨不谈。笔者只是觉得,是否是医疗广告,是否涉及虚假宣传,并非此次风波的焦点。毕竟在中国乱象不断、积重难返的医疗乱象之中,几条广告还只是「小case」。酿成风波的主要原因反而是:这是一则「打脸」新闻。
在两年前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曾经表示,「即便拥有医疗广告的资质,也选择放弃做医疗广告」、「科技公司变得越来越大,公众期待越来越高,企业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然而,短短两年之后,已经羽翼渐丰、四面出击的今日头条,则用实际行动打了张一鸣的脸。
互联网时代的「打脸」新闻,因为具备巨大的娱乐性而能够吸引众多用户的参与,从而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只不过,这样的影响力恐怕并非人人都能承受正如薛之谦、文章等明星在「人设崩塌」后难以翻身一样,互联网时代的「打脸」,不仅意味着诚信的破产,为网民提供了娱乐和嘲弄的负面素材,更意味着主动给竞争对手们送上了炮火和弹药。
社会价值和企业社会责任双缺失
而在「打脸」事实的背后,则是今日头条对于价值观和其口中「企业社会责任」的背弃。从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今日头条此次的医疗广告和虚假广告,一方面利用了「二次跳转」技术实现表面内容的合规,另一方面则利用地理定位技术,逃避一线城市的强监管,专攻监管较弱的二三线城市。这些行为一方面说明,今日头条十分清楚发布上述医疗广告属于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在巨大的广告收益面前,今日头条最终无视社会责任和其过去的承诺,选择踏出红线,并试图以技术方式对风险进行规避。
对于一家冉冉升起的「独角兽」企业来说,这样的价值抉择无疑会引发公众的巨大警惕。事实上,近期在国外吵得沸沸扬扬的Facebook泄密事件,已经令不少网民开始担忧自身被技术所控制的可能。无独有偶,今日头条不断发展壮大,正是依靠基于用户数据的喜好推荐等大数据技术,而张一鸣本人亦是着名的「技术中立论」拥护者。在此次事件中,今日头条利用对「技术」的熟练操作,巧妙地躲避官方监管,更是令不少用户开始怀疑张一鸣「技术中立论」的初衷。
事实上,随着今日头条近些年的不断发展壮大,有关今日头条会成为下一个百度,甚至是下一个巨头的乐观预测不断出现。但归根结底,中国如今最需要的,不是令一家成功的企业,另一个互联网巨头,而是一家受到尊重的企业,一家「不作恶」的企业。换句话说,若没有一个值得用户信任的企业价值观支撑,没有一名持有正确价值观的企业管理者,很难说今日头条不会成为下一个堕落的Face-book。这才是本次风波中,网民大众的深层次忧虑。
下一篇::教育减负为何频遭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