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电影热折射过年方式转变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2月28日


作者:豪士

中国传统的春节假期向来是人们消费热情最为高涨的时点,今年也不例外。无论是旅游出行,还是购买电子产品、化妆品等消费行为,都会对一季度的经济增长贡献不少。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这些领域中,中国电影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可谓收获史上最强春节档。根据猫眼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档总票房超57亿元,同比增长71%。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这股力量的催促下,人们纷纷踏上回家与亲人的团圆之路,不仅会开启「买买买」的模式,也会呼朋唤友胡吃海喝,寻求各种能够摆脱往日繁琐工作的途径。很明显,走进电影院观影已成为不少人士今年的娱乐活动之一。

从数据来看,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同比去年增长超过七成有迹可寻,最直接的体现是全国各地的电影院几乎场场爆满,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得益于人们从大城市回流到三四线城市,这些县市的电影院更是一举逆袭,一改往日的冷清,迎来全年人数最高的观影潮。而从电影层面来看,《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及《捉妖记2》是今年最受人们追逐的3部国产电影,即使有的评分并不高,也难以阻止迎来票房大丰收,这3部电影的春节假期票房收入均超过10亿元,相关的电影制作方和投资者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只是团聚的方式发生变化

与电影院的火爆相比,今年传统的春晚则显得有点冷清。有人评论说春晚已死,春晚已完败于电影,人们的过年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但仔细一想,如果就春晚受冷落而和电影受追捧而对人们的过年方式已发生转变做一个简单的结论,似乎逻辑有点过于牵强。

首先,这两者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繫,人们对春晚的淡漠,可能只是厌倦了这些换汤不换药的、并无太多营养价值的大型艺术表演,甚至可以说这些节目缺乏创意,以及缺乏关注点。而电影虽然也是商业大片,营养价值也一般,但至少不是一成不变,多少有些令人充满期待。其次,春晚的黯然失色并不代表春晚搞得不好,人们疯狂涌进电影院也不能说电影本身的艺术成就有多高,受追捧不同,此消彼长,形成鲜明对比不在话下。再者,从行业层面来说,今年电影院火爆异常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电影业的崛起,且不论电影的质地如何,只要宣传做得够好,只要明星或者小鲜肉够多,就足以驱使很多人前往观看,以致一些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屡创新高。此外,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地电影院的数量也与日俱增,而最重要的是,去看电影已经是大部分人都消费得起的娱乐活动。

陪伴家人、走访亲戚、同学聚会等依然是人们春节假期必不可少的节目,只是和亲朋好友团聚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而结伴去看电影成为其中的选项之一,并不是年味不足或者过年方式已发生改变的明证。

上一篇:「低情商」企业家越多越好
下一篇:夜幕遮掩割韭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