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凡
由于特殊的台海关系,两岸种种都会被放大对比,从经济竞争力到民众生活水平,从政治文化到官员清廉,从整体素质到个人习惯,总能成为两岸民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近几年,陆盛台衰成了对比的主旋律,台湾已不仅仅是被赶超,更大有被大陆甩开之势。这不,这几天两岸网络又热起来了,这边大陆各省市陆续发布2017年GDP,台湾被四川、湖北、湖南赶超几成事实,甚至不及河北(还未公布),两岸排名从2016年的第6瞬间调至第9;那边北京平均薪资4.48万元新台币(9900元人民币),超过台北的4.35万元;还有,有台商一针见血的指出,台湾人均GDP远比大陆高,但生活水平却低,其根本原因就是人口少但富人多,大多人都是被平均,无法体现真实生活水平。但大陆完全不一样,在14亿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一个马云,一个王健林,一个许家印的产值,如泥牛入海,滴水落洋,人均GDP更能反映生活水平。
台民优越感没了
其实,曾经钱淹脚目、称霸四小龙的优越感碎一地,才是台湾民众真正的失落所在。大陆的崛起对台湾的沖击,很大程度上在心理层面,所以才会形成坐井看天、意淫小确幸的台民扭曲心态。
不过,相较于被赶超的事实,未来的不确定是台民更大的担忧。大陆发展正处于稳定、高速的繁荣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就业保持稳定,居民收入连年增长,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创新创业热潮涌动,单位GDP能耗下降,绿色发展初见成效。而台湾则像是不进则退的停滞期,甚至步入日落西山的衰退期,零售业、服务业、观光业萧条,产业结构转型效果不佳、新兴产业则未成形。未来几年,两岸经济总量的差距将持续拉大,将会有更多的省市GDP赶超台湾,而两岸人均GDP将逐渐缩小,大陆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可以预见的事情。尤其是在互联网、高科技、金融、尖端制造业等领域,大陆已远远将台湾抛开,如移动支付、高铁、航空、造船等等,两岸已不是一个等级,而知名大企甚至世界500强,大陆企业佔比已较几年前翻了几番。
而从更长远的来看,同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进出口、消费、投资,大陆消费升级,内需强劲,更是全球最热投资地;反观台湾,内需持续疲软,而民间投资和外资投资未见反弹之势,这种内部动能差距,决定大陆经济在很长一段时期都将好于台湾。而这种差距还将引发一系列的转向,比如外资从台湾转向大陆,台湾人才因岛内低薪而西进大陆,则加速陆盛台衰。
当局执政无能
当然,台湾民众的担忧,很大一部分因岛内政治。眼看着经济民生持续失色,贫富差距拉大,台当局却依旧停留在意识形态斗争,热衷于「去中国化」、清算对手的恶斗把戏,加上民粹、环评等限制,令台湾未来更加迷茫。反观大陆,不仅经济持续强劲,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大大改善,环境、食安、社会风气等更有质的改善。另外,大陆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欧日总和,还以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带动全球发展,更肩负推动完善全球治理、国际扶贫、维护世界和平等重大责任。
其实,香港经济也在面临大陆省市的强力竞争,甚至已被深圳赶超。但不同的是,深圳非常谦虚和清醒,在很多方面与香港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而香港同样清醒的看到,背靠祖国是最大的商机。巨大市场,高速增长、惠港政策,加上一带一路、十三五规划等商机,都是香港经济发展重要的动力。相较之下,民进党当局不断切割与大陆的关系,企图脱离大陆走向世界,但从新南向效果方知方向错误。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两岸吃瓜民众议论、调侃时,台当局或许更应该深思,如何点亮台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