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湾别余光 乡愁淡似水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12月25日

张碧珊

一年一休来到台湾,由于没能成功报团,不得不放弃了日月潭和阿里山这对永恆不变的CP组合,转告失望的麻麻一众旅行社的答覆:人数不够无法成行。因此首站选择高雄,一是希望尽量避开雾霾天气,二是山潭间自由行有难度,殊不知一抵达酒店打开电视竟然看到余光中先生离世的消息,虽说高寿,但与先生前所未有的近却又无限的远,时空交错难免失落。

也不曾想到有关于先生的报道两岸如此大不同。念念不忘先生离开,匆匆一瞥落了一层灰的西子湾,心心念念回酒店想看看文坛巨匠生平特辑,毕竟台湾是有好多家新闻电视台的地方。途经先生离开的高雄医大附院,外观看来一切正常,没有鲜花没有蜡烛没有追思,开门插卡看电视,20、30、60分钟过去,不停换台再无报道,也不见名人雅士致哀怀念。相反打开手机,无论新浪微博还是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毫无悬念地被刷屏。无奈总结了一下台湾各新闻电视台14日当天滚动播报频率最高的新闻前三名:一单是70旬老翁幸存大卡车底;另一件是高三旅行一男生白天玩疯了夜间猛抽搐送医转好;最后一宗明明是政治新闻却弄成娱乐头条,新婚乔妹滚圆滚圆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加起来比「习文会」时间长多了。

重度被迫害妄想症

所幸第二天纸媒还是划重点报道了,但更令人傻眼的是,先生周四逝世周五已被翻页,天气预报当成周末降温预防中风的案例侃侃说教 认知余老先生理所当然是因为那一腔乡愁,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失去余光的西湾从此暗淡。

当真全台新闻娱乐化也不见得,估计还是政治形态在作怪。台美军舰互访高频在新闻评论节目中被提及,跟空污、水利、罢昌、「公投」一样讨论热情高涨,但最多被复述的一句话依旧是 美舰抵达高雄之日,就是武力解放台湾之时 。今时今日两岸之间,感觉台湾总是怀揣着被迫害妄想症的狭隘思维,让人哭笑不得。先不说武力解放,光天天绕岛巡航,足以震慑。站上台湾那一刻起,抬头仿佛就能看见解放军的歼10、歼11。与其浪费精力去讨论这些那些有的没的,自己其实无力左右又无法改变的常态,还不如脚踏实地拼民生过日子。

高雄霾重垦丁刀狠

高雄的天不单灰,霾的味道也重,关键是并没有目睹高度繁华与车水马龙,何来污染如此严重。高雄火车站瘦小两层矮楼,左营高铁站也是平淡无奇,高架桥寥寥无几,地面车辆都是再普通平凡不过的丰田和日产,平治和路虎都是要拿放大镜找的,而正在施工的地盘同样也是需要启动寻找模式。男同胞嘱咐好好寻觅的台妹,正不正无从考证,因为她们都戴上了五颜六色的口罩,再隔一层霾纱,眼睛都快看不见了。电视里的口水仗自然离不开治污,蔡英文政府那是被呛得一塌糊涂。发展核电社会有争议,煤电污染代价又高昂,购买天然气又说能源命脉受制于海上运输 说了半天,原来生活其实还是绕不开主权。

转往垦丁,发现宰客报道甚嚣尘上,当地民宿价格奇高,直逼台北圆山大饭店,细看数字从2015年的801万访客拾阶而下跌至今年343万人次,长长的海岸线几乎 人迹罕至 。作为一名资深夜猫,倒很是欣赏一路走来的夜市。为口奔波的小老百姓可以聚在一起集腋成裘,既能当旅游卖点宣传又是万众创业的小天地,还能解决生计问题。只可惜这轮垦丁游客崩塌正是由于滷味拼盘价格太不合理引发,信用易塌难建,失口碑伤荷包。

满满一腔乡愁在这湾浅浅海峡不起涟漪,备受失信自卑惶恐困扰的台湾,恐怕真的难以再见明媚豔阳。

上一篇:南北差异 促成多元美好
下一篇:90后怎幺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