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拱门通罗马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11月05日

作者:流深

很意外,「金拱门」3个字成为了十九大后的第一个新闻热点,更準确地说是娱乐新闻热点,虽然表面上看这更像是一则严肃的财经新闻。当然,这则新闻引爆网络确有道理:作为一家早已渗透进很多人的生活,每日影响上百万城市人日常三餐的快餐品牌,「麦当劳」若真的改名「金拱门」,怎幺说也都是一件大新闻了。

洋品牌必须有个洋名字?

但仔细想想,这则新闻引爆网络的原因实在有些无厘头 不少网友认为「金拱门」3个字太土、「毁童年」,甚至网友还从「金拱门」衍生出了「白娘子咖啡」、「鱼叉汽车」等大开脑洞的「神翻译」,把生活中常见的外资品牌戏弄了一遍。且不说「金拱门」的名字是不是真的那幺「土」,难道外资品牌的名字就那幺「洋」吗?

「麦当劳」(McDonald」s)的名字不土吗?从根上说,这只是一个普通美国人的名字而已,和我们常见的「老张家烩麵」、「李记串串香」没有什幺本质区别。肯德基原名肯塔基炸鸡(Kentucky Fried Chicken),又与满大街的「沙县小吃」、「兰州拉麵」、「重庆火锅」有什幺根本上的不同呢?宝马BMW若是承其英文名,直译为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估计中国消费者也不会对其有什幺高端印象。只能说,所谓「洋」的印象,只不过是这些品牌在进入中国时的巧妙翻译起了作用,亦与这些洋品牌进入中国时,本土品牌普遍处于粗放、低质的原始阶段有关。也正是因此,取洋名、用洋文、装洋身份,一直以来都是不少内地企业借以开打市场,塑造品牌形象的快捷方式 马可波罗瓷砖、达文西家居、乔丹运动鞋 这些百分之百的国产品牌宁可冒着极大的法律风险也要披上洋品牌的外衣,正是因为在很多中国消费者眼中,这些「洋名字」代表着质量、信誉、质量,能够为产品带来天然的附加值。

中国壮大促洋货本土化

只不过,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所谓「土」与「洋」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不少外国人即使不懂什幺意思,也要在身上纹一个不知所谓的汉字以显时尚;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编织袋、东北秧歌、大棉袄等设计,也融入进了西方时尚秀场的最前卫潮流之中。而在国内,盲目崇洋之风退却,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发展,也让曾经看起来「洋」的名字褪去了光环、「土」的名字不再天生劣势。从根本上说,不论名字土洋,只看质量、价格、设计,才是一个市场走向成熟,一国消费者走向成熟的标誌。

无论是之前麦当劳出售中国区业务,还是此次改名「金拱门」,都说明,曾经领先的外资品牌,正在做着越来越多的本土化努力,以适应不断更新的中国市场。但此次「金拱门」所引发的土洋之争,则显示不少中国消费者仍残留不少「后殖民主义」的印记。归根结底,无论「金拱门」还是「银拱门」,只要能够打动消费者的钱包,能够通向商业成功的罗马大道,那就是好拱门。

上一篇:中国珠宝叫响全球莫焦虑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