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吹胀楼市泡沫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10月02日


作者:张碧珊

经过驱逐比特币的迅雷不及掩耳,上周金融市场显得有点波澜不惊,大手笔不多,暗流却不少。

那就先站着说话吧,标普调低中国信评,还不忘拉上香港垫背。中国财政部以及一众香港高官纷纷站出来一轮怒怼,在此想必也不用再次覆述法律的分界,也不想重复强调东西方的价值理论不同,倒想知道,中国家大业大这盘账,一家老外公司试问如何客观公正给出专业评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有着中国人自己一时半会都说不清楚的差异体质。少了一个A而已,也不好武断拉黑标普这样的一家百年老店,毕竟其中提到的债务问题也是无法完全忽视,反倒更加应该警惕。

消费贷一时兴起

何出此言皆因楼市,放眼望去传统旺季过半,暂时看到数据大多平淡无奇,可是为什幺还有城市需要加码调控,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其中一点,很可能就出在个人消费贷款上面。

事实证明,巧合往往未必绝对就是巧合,作为一名码字工人,居然就在金九这个特殊节骨眼上,接连收到来自工商银行和民生银行两份邀约,均可以无抵押申请消费贷款,顿时自卑感油然而生。20、30万的贷款,要说买车确实刚刚好,但买车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首先得要车牌,等摇到车牌号,一众4S店的贷款早就列队欢迎时刻準备好了;要说贷款几十万买个爱马仕包包,实在愧对江东父老,这点微薄收入,爱马仕拧手上那也是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

在内地,汽车消费有自己的贷款渠道;个人消费又还不致于穷奢极侈,这幺高额的贷款在普通百姓手中还有何用,答案呼之欲出。

易居给出的数据,自3月份以来,短期消费贷款同比大幅攀升,明显偏离零售额同比,预计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款金额约3700亿元,至少3000亿流向楼市。而其中九成流向了粤闽苏沪川冀。说完买房,说说卖房。上周看到财新一段访谈,中国房地产企业已经陷入饮鸠止渴的怪圈,万亿规模同时背着万亿负债,可能倒下的都是最大的。或许言辞稍有偏颇,但也不失为一种声音。说白了,无论买方还卖方,都是乙方,钱全部统统都是出自银行。

再来看一组不大一样的数据。8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楼价,一线城市连续下行,二三线也在回落,调控明明就有效果,那幺排队着进楼市的3000亿贷款到底去哪了,起码目前在统计局的账上是还没找到答案。

易居是这样分析的,目前改善型住房需求依旧持续旺盛且交投活跃,限贷对支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购房者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时还得加上银行为了业绩也是蛮拼的,橄榄枝明明就是银行先伸出来。如此一来一拍即合,签字画押钞票到手。

去杠杆加码调控

怒怼归怒怼,西方弯路可得铭记于心,例如学到灰犀牛一词。中财办一局局长王志军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首次对「灰犀牛」给出了中文译本,指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企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等风险隐患就是中国版的「灰犀牛」。眼下,中国政府已经动手拆掉一个相对简单的雷--违法违规集资,让比特币在神州大地消失了,雷分很多种,肯定挑拣容易简单的先下手,楼市关乎民生大事,这些年来,热了灭火冷了添柴,政府部门丝毫不敢松懈。

然而就在楼市金九的下半场,内地短短2天8个省会城市加推调控政策,大都限制再出售时间,有2年有3年的,限售扼杀短炒,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高频交易,抑制投资投机。同时,人民银行表态支持北上广深房贷利率上浮,从上调5个点到10个点都有,南京最高那是上浮30%。美国高举缩表这面旗帜,全球杠杆游戏风向转变,这就难怪人行在去杠杆路上如此这般坚定不移。

只是,时至今日限售、限购、限贷层重叠显示加,租赁市场也被一再加油鼓劲,却依旧还有热钱想方设法飞蛾扑火投进楼市,既然已经承认存在泡沫,更足以说明挤泡沫的过程漫长艰巨,在没有更好的招数之前,楼市头上的紧箍咒一时半会儿恐怕还得持续。

上一篇:赦扁「英谋」
下一篇:粤西交通补账助力大湾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