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碧珊
刚过去的一周凉风习习,即便在南方也有了夏末初秋的感觉,但市场却掀起的一场ICO剿灭战,在金融要闻版接连霸占好些天头条交椅,算不上飓风哈维级别那也是台风天鸽了。
魔盒打开鬼魅冒泡
回想在这些头条中,遗憾两点没有做透,一是数据,二是区块链技术。这数据是指,中国市场上I-CO到底规模多大亏损多少,事实上恰恰因为第二点,导致数据无法简单明了呈现。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的ICO上半年报告,国内相关平台43家,完成项目累计26亿元人民币,参与人次10万。26亿元什幺概念,连同期的余额宝1.43万亿零头都没够着,何以如此大动干戈痛下杀手。
官方罪名非法集资,舆论声音先堵后疏。在互联网金融这条道上,最黑暗的日子莫过于P2P了,要知道,当时年化收益率只20%已经鬼魅随行,如今据说ICO项目动辄都是100%起步,不乏摸高至200%、400%的。20%就足以让跑路一词触目惊心,400%估计120救命热线恐怕要被打爆。别以为入瓮的人全部都是钱多人傻,支持400%神话的是比特币,8年涨了500倍,价格接连跳水之后仍然站在2.3万元人民币一枚,即便今时今日仍被不少圈内的投资人坚定看涨。由此引出,区块链技术之魔力,比特币被称之为区块链技术的首个落地应用,一夜暴富神话的原创。
科技润色招摇撞骗
对于百姓来说,区块链技术,5个字里面估计就只有技术二字好理解,区块链归纳总结一众专家说辞,让未来经济成为智能经济,将数据变成真正财富;实话实说,提高收益目前实践中没有好例子。阅读延伸,区块链技术是块好饼,眼下先画,将来充饥。
再回到ICO身上,传统枯燥的名词解释就不再赘述,来个金融範一点的,一场不以人民币计价的IPO,融资的一方在平台上路演项目,投资者用平台上的代币认购,然后启动运作。常识是,IPO首先由中国证监会把第一道关,其次起码项目讲的都是人话,即便哪怕是乐视,再高科技那也是四个轮子的汽车。事实上,美国的ICO正是由他们的SEC证监会监管的。
官方媒体公布的一个ICO项目,名曰:草泥马本位人工智能体,何用:每个人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到每一匹草泥马,什幺玩意。传说中还很火,收割韭菜一茬接一茬。据监管层透露,目前,中国ICO发行代币的二级市场规模已经破1000亿。说白了,在中国ICO就是高举区块链 一面生涩难懂的技术旗帜,招摇撞骗。到此为止,在中国ICO就是金融诈骗、击鼓传销,与此同时,千万不要与区块链技术简单粗暴画等号。
创新衍生监管头痕
不少舆论声音解读为这是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首秀,掌声四起,评语:快準狠。人行从调研到颁令,没有任何多余步骤乾净利索,仿佛一切从开始到结束,吃瓜群众还没反应过来,已经华丽落幕。殊不知,华丽袍子上面早就布满蝨子,美国还有新加坡政府也出招对付了。
实事求是地说,在金融监管上,紧盯美国还真的行之有效吗,当美国人民依旧癡迷信用卡的今天,中国人早已经无缝对接支付宝。分享一个新的发现,支付宝在任何场景消费都接入了花呗,以前只有淘宝购物时提示可以选择使用。
中国内地金融市场发展到现在,日新月异,有有品的,也不乏没品的,毫无疑问,这让监管压力山大,也不由得让人担忧,监管机构人力和技术是否可以同步跟贴。前不久,中证监和中银监都因为贪腐各自损将,再加上人行高官的离职流失,若无法始终占据人才高地,如何保证监管质量,更别说监管节奏、力度和範围。社会鼓励创新,这当然包括金融创新,只可惜,人们在金钱面前特容易失心疯,吃一堑不见得长一智,往往还不长记性,在厘定创新与非法、禁止与鼓励、追责与执法之间切切实实考验监管智慧和能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