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别用表情包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9月15日


作者:流深

社交媒体的崛起,意外的带红了一个产业 表情包。据统计,2016年仅在QQ上发送的表情就超过了3000亿次,平均每位用户发送将近400次;不少公司也依靠制作表情包赚的盆满钵满,Emoji、Line、暴走漫画、长草丸子等,都成了网上最火热的表情包系列。更有趣的是,表情包近来还时常出现在一些公共话题之中,如去年内地网民「出征」蔡英文Facebook、上周的中大民主墙事件等,表情包都意外变成了主角。

表情包的流行自有其道理。一方面,表情包常常以文字加图片结合的方式表达,其丰富性和準确性远远高于单纯依靠文字、语音、图片,也更容易为受众所理解。另一方面,表情包往往以幽默、搞笑的内容为主,其丰富的娱乐性也消解了其中蕴含的攻击性。这也是为何很多包含髒字或粗口的表情包,在可接受度上远比纯文字要高。随着社交媒体愈发成为连接每一个人的「半熟人社会」,以表情包来表达一定程度的「和而不同」,相较网络社会初期动辄人身攻击、人肉搜索的暴力,事实上是不小的文明进步。

但也正由于其短小和娱乐性,表情包注定也只能用在表达情绪、态度等浅层交流上。正所谓「一言不合就丢表情包」,一旦涉及到需要理论、逻辑、论证的深层次讨论,表情包的出现,要幺会将严肃的讨论变成泛娱乐的口水,要幺就会沦为另一种形式的暴力输出。其结果是,本能在知识、经验、世界观上有所交流的双方,在表情包的你来我往中,变成了自我情绪的不断重复。网络交流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自身的认知却在表情包的保护下不断固化。没有表情包的网络世界,无疑是无聊乏味的。但一个充斥着表情包的网络,同样是低幼和空洞的。然而,在当今的网络文化中,表情包文化的肆意流行,已经跃进了公共讨论的空间,消解了严肃讨论的意义和深度,带领网络交流向着低龄化、暴力化、反智化的方向发展。想象一个充斥着表情包的网络世界吧,那也许就是赫胥黎笔下的「美丽新世界」。

上一篇:「重金」砸不动「新南向」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