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砸不动「新南向」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9月06日

折腾1年多依旧空有口号的新南向,终于有大动作。蔡英文宣布建立策略性融资机制,匡列35亿美元(约230亿元人民币、约1053亿元新台币)专案融资资金,与「邦交国」及「新南向」国家政府合作公共工程。

对岁入不过6000亿元人民币的台湾而言,230亿可谓「大手笔」。不过,对于国际合作,尤其是需要工业实力和真金白银的基础建设,230亿绝对称不上大钱。以中泰铁路为例,一期工程预算就高达350亿元人民币。暂且不说台湾财力有限,而基础建设更不是其强项。

「金钱外交」改头换面

因此,蔡英文此举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所谓携「友邦」抢食东南亚基建大饼,其实就是「金钱外交」。犹记得小英去年出访巴拉圭时高调宣示:「传统定义的『金钱外交』早已结束」。

没错,传统定义的「金钱外交」结束了,但新兴定义的「金钱外交」以「策略性融资」的名义卷土重来。所谓「策略性融资」,由指定金融机构提供优惠策略性贷款,并由政府补贴利差。言下之意是,利差是全民买单,看似改头换面,实质换汤不换药,还是「金钱外交」。当年因「金钱外交」被小英骂得狗血淋头的马英九,如今想必哭晕在厕所。

当然,除了继续砸钱维繫「邦交」,蔡英文此次千亿计划,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推而推「新南向」。因为当初提出「新南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台湾与大陆的经贸联结,以及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如今,大陆倡导的世界级「一带一路」集聚全球目光,经济收益已开始显现,未来商机更无可限量。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获得沿线国家的高度认可,已与大陆开展各领域的合作。

相反,一度被认为是对抗「一带一路」的「新南向」,徒剩当局卖力吆喝,毫无具体成果可言。更惨的是,蔡英文期望吸引东南亚游客来填补陆客缺口,如今证明失败。新南向政策敲不开其他国家的「外交」大门,又保不住既有「邦交国」,政府只好砸钱做业绩。

不过,台商投资东南亚失败连连,加之蔡英文当局处处以政治考虑至上,经济应对措施无为无力,发展规划前景惨淡空洞,眼见台湾已成为被遗忘的「孤岛」,众多台商不再忍受被台当局蛊惑和蒙蔽,选择搭乘大陆的经济顺风车,加快了「西进登陆」的步伐。

其实,「新南向」从「出生」就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多的是政治问题,是蔡当局「逢中必反」的具体表现,是配合美、日遏制大陆战略,在东南亚和南亚实施战略牵制。「新南向」推动停滞不前的原因也是因为政治 两岸关系恶化。新南向18个国家均支持一中政策,且与台湾无「邦交」关系,一边要经贸量更加庞大的与陆合作,另一边则是可能引发大陆反弹且合作没有保障的与台交往,从政治到经济,基于国家利益,台湾只能成为旁观者。

两岸合力才能事半功倍

事实上,蔡英文清楚,两岸关系不稳定是新南向窒碍难行的最大癥结,但为了继续矇骗选民,继续切断与大陆的联繫,台当局无视「一带一路」的效应,无视岛内经济萧条,还在新南向使力。最后的结果,先天不足后天不良的「新南向」依旧原地踏步,成为一厢情愿和画饼充饥。而这种充满意识形态的政治诡计,只会让台湾自绝于巨大的大陆市场和商机,加速台湾边缘化。

既然是政治问题,就应该从政治层面解决。蔡政府必须彻底体认,维持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不仅有助降低台湾开发国际经贸空间的干扰因素,更能有效让台湾在东南亚的经贸关系回到正常发展。蔡英文不应一味死抱意识形态和「逢中必反」,而应摆脱制式思维,致力于两岸一家亲和两岸命运共同体,不仅能让台湾避免边缘化,更能帮助台湾融入区域合作事半功倍。

上一篇:姿态胜利不足取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