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团」该怎幺管?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8月28日

「暴走团」该怎幺管?

「暴走团」俨然成了新的流行指标。继之前在临沂和南通因暴走团而引发诸多新闻,为了给暴走团让路,青岛交警部门近日在部分路段设置了禁行令,限制车辆在晚间的通行。针对市民质疑,青岛交警表示:于法有据。

青岛交警的回应足够硬气,但却显然是鸡同鸭讲。没人怀疑交警有封路的权力 重大活动、特殊节庆、车流管制、道路施工,开车的人谁没遇到过几次封路呢?不同的却是,这一次为暴走团封路,是为了经济发展、城市形象,还是缓解交通压力、方便市民出行?

说破天,暴走团也只能算为了一个小团体、几十人的利益。一方面,他们占用道路活动为的是锻炼自己的身体,既不是城市发展,也不是公众利益,为了这一小撮人牺牲长期另外一些市民的利益,是不是值得?是否有违公平原则?另一方面,市民固然有利用公共设施锻炼的权力,但是在有人行道、公共设施、健身器械的情况下,是不是一定要采用暴走团的形式?是不是一定要占用道路进行锻炼?这就好比家中管道坏了,一个人可以选择自己修理,也可以请物业帮忙,但要是坚持请来整个装修团队,每日在固定时间停掉整栋的水电煤气来敲打一番 可以是可以,但起码也要取得同楼居民和物业的同意。眼下的情况却是,类似「物业」的交警部门出于支持市民锻炼的好意放行暴走团,但同在这一区域居住的市民和道路使用者同意了幺?若没有同意,这样的措施合理性又表现在什幺地方?只能说,为暴走团让路,于法有据,却于理不通。青岛交警的纵容和保护,绝对不是最好的管理方式。

背后是老龄化的社会问题

其实,作为一个走哪都带着记步设备的资深「走路党」来说,笔者并未发现暴走对身体健康带来多大的影响,但之所以仍一直戴着,则完全是出于社交媒体分享的需要。用时髦的话来说,「哥走的不是路,走的是寂寞」。对于以退休中老年为主体的暴走团来说,与其说主要为了锻炼,倒不如说是为了融入新的群体,寻找新的人生意义,排解退休生活的空虚和孤单。在这一点上,暴走团和广场舞、相亲角、出国爆买,抑或是逛超市、打麻将、画花鸟,都没有什幺本质上的区别。今天的暴走团,明天也随时可能变成「暴怒团」、「爆发团」。对于正逐渐走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如何引导和规範这一群体的行为,或许才是最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流深

上一篇:低薪昭示宝岛危机
下一篇:金融生态尚处脱虚向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