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舆论对「格斗孤儿」负责到底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8月23日

作者:伍敬斌

上个月,一段两名少年进行格斗比赛的视频引发舆论热议。由于俱乐部受到「用孩子赚钱」、「孩子无法接受义务教育」等汹涌舆论的质疑,这些孩子最终被带回原籍。对于「围观群众」来说,事情圆满结束。然而,在上周的交接会上,却发生意外的一幕,大部分「格斗孤儿」不想回家,但是没有办法,只能被强迫按上手印后与俱乐部教练洒泪而别。笔者认为,这是一次「民意」的胜利,却是「格斗孤儿」们本已不幸的命运中的又一个低谷。

盼舆论对「格斗孤儿」负责到底

孩子们在练格斗

盼舆论对「格斗孤儿」负责到底

盼舆论对「格斗孤儿」负责到底

无知与偏见改变「格斗孤儿」的命运

这些孩子,来自「着名的」大凉山。此前,是由大凉山的某位县干部联络恩波格斗俱乐部的创始人恩波,希望他能收留这些孩子。而在「格斗孤儿」视频曝光之前,不管是成都政府还是大凉山政府,都是默认这些孩子在俱乐部学习格斗的。据这些孩子中的一些人自己的说法,他们中不是父母双亡,就是父死母改嫁,或是家庭被毒品所折磨;来俱乐部之前,只能吃土豆、啃洋芋,更遑论义务教育。而格斗俱乐部,给他们提供的不仅是吃饱穿暖的物质条件,还有改变命运的机会,而这一切都被看似善良的民意所改变。

这件事被报道以后,网民最早的评论都是「打黑拳」、「残忍」、「用小孩赚钱」。笔者认为,在对事情没有全面认识的情况下做此评论,主要是基于对格斗运动的偏见,柔弱而安分的中国人民对打斗那是相当鄙夷,毕竟谁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格斗呢?或许中国真的是地区发展太过不均,让人无法想象这些孩子为什幺宁愿出来挥洒血汗,也不愿意在家好好「接受义务教育」。用自己短浅的看法,堵塞了别人改变命运的道路,是此次「善良的民意」所犯的最大的错误。

值得同情的还有那位送孤儿出山的县干部,他已被停职,完美地诠释了什幺叫做「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望大凉山的孩子不再留恋他乡

目前,恩波格斗俱乐部仍在接受调查,恩波宣布不再招收大凉山的孤儿。对于恩波来说,他的做法确实存在争议,且从目前的调查结果看,确实存在法律上的欠缺,但是相信社会会给这件事一个公正的评价。而现在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命运。

盼舆论对「格斗孤儿」负责到底

盼舆论对「格斗孤儿」负责到底

大凉山州政府已表态会让孩子们完整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并将给予他们生活补助。这个表态与送回孩子一样,是基于舆论的压力而做出的。在舆论的压力过去之后,这些孩子会回到吃土豆、辍学的日子吗?笔者认为,很有可能,并且,即使在大凉山接受完义务教育,对孩子命运的改变也有限。有一个「格斗孤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的妈妈死前希望自己不要吸毒。这是多幺悲惨的命运。大凉山的生活环境,没去过的人无法评价,但是从获得的信息来看,实在令人堪忧。这些孩子的前途,是舆论改变的,希望舆论能够继续关注大凉山,改变大凉山,能够让那里的孩子不再留恋他乡。

上一篇:《我们是谁》为何会爆红
下一篇:单身料成中国经济陷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