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恐惧被放大?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8月17日

作者:灵童

进入6月以来,自从章莹颖(前往UIUC交流学习)在美国失联后,就有越来越多的失联案例被曝了出来。深大学生香港失联三天,最后经深港警方查实是因为其个人原因(港媒报道是因涉盗窃)而导致的,虚惊一场。没有报道出来的失联更令人啼笑皆非,前不久,内地某知名高校海外留学家长群出现疑似失联事件,说是一位在纽约的留学生失联,结果第二天,这位头天晚上的聚会酒喝多的孩子,平安回到学校。不知道是失联人群陡然增加了,还是失联人群曝光率突然暴发了。面对一个接着一个的「失联」个案,大有应接不暇之势。

这看似有些荒诞不经的虚惊一场,所折射出来的是中国留学家长的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中国家长在寻找「失联」孩子的无助,不知道什幺样的寻找渠道是最有效的。家长们被近来接连发生的失联事件搞怕了,变得越来越脆弱,确实值得深思。

留学生需要强大祖国关注

信息时代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在指间就可完成的信息传输,却频频短路。造成如此情况,笔者以为,既是一种信息不对称,在掌握中国公民海外情况方面,有明显缺陷;也是一种关注的不对称。一个崛起中的中国,需要更多学子学成归国报效,但在留学过程中,来自祖国的关注却明显不够,这样无形中也加大了恐惧传播的範围和速度。

继章莹颖之后,一位中国女子在日本北海道「失联」。在这起失联案发生后,中国驻札幌总领事亲自出马,在其中周旋,推进案件调查。从最近已经曝光的事件可以看出,失联人的家属多会在第一时间寻求中国各驻外领馆的帮助,这是一份信任,但是这份信任到底能给失联家属提供多大的助力,目前被打上了问号。

中国领馆能对得起这份信任吗?前不久,就有一位资深的中国外交官在一个投资报告会上曝料,中国各驻外使馆更热衷于做领导的接待工作,而对于中国企业、中国公民在所在国发展的情况所知甚少。近来所发生的一系列失联事件显示出,随着中国出国人数增加,对于「失联」中国有关方面并不没有好的应急机制。同时,也反映出有关当局并没有跟上国人出国急增局面,对于如何帮助国人走出去,以及提供必要的海外援助,还处在相当初级的阶段,这种局面急需得到改善。

自保显得很无奈

不少人将海外失联的原因归结为,国人面对海内外不同安全环境,没有足够心理準备。此说有一定道理,比如中国少女可以深夜一个人步行在人行道上,而进入夜晚,她们则不宜步行在美国的街道上。

但是只知道不能夜行这样的安全常识,就够了吗?不少留学生向笔者吐露心声,他们在美国求学要过的两关是孤独感和恐惧感。孤独很好理解,因为文化融入需要过程。而对枪击的恐惧,则是挥之不去的。说得不好听点,初来乍到的他们对所在区域犯罪情况所知甚少,存在较多安全盲点,这一课到底该由谁来补?

美国公民在朝鲜被逮捕,美国第一时间就提醒国民谨慎选择朝鲜出行,在实施加大制裁措施后,这种提醒变成了警告。在全球都有驻军的美国,尚且如此周到,中国外交部门确实该对在海外的国民要更知情,提供更接地气的服务。比如说,能不能搭建海外人员服务平台,组织所在国留学人员自助团体,提供更多当地信息,以及与当地法治机构保持更密切的联繫,寻求第一时间合作。

受害的不只是女性

你是否做好了出国的安全準备?对于这个问题,男士可能不屑一顾,因为近来曝光的失联事件,几乎都有个共同点,全部是女性,单独出行。但实际上,男士在海外遭到袭击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如果曝光扩大化,是否恐惧会升级?中国急需为国民提供更强大的出国支撑,大国影响力也体现在国民出国的安全感上。

上一篇:严管皇帝新衣 留下就得是翘楚
下一篇:韩春雨头衔和资金啥时候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