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寡头时代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5月30日

流深

奥威尔在《1984》里设计了一个无所不知、时刻通过摄像头监视着所有人的「老大哥」角色。到了今天,「老大哥」可能不是别人,而是手机背后的科技公司;不是「老大哥」主动盯着我们,而是我们主动分享信息给「老大哥」们看。

阿里腾讯双强逐鹿

这样的感叹可能很多人都有,但大多数都是欲罢不能。不说别人,根据手机里的「使用时间统计」功能显示,笔者起床后三个多小时里,共计使用手机大约一个半小时,其中45分钟给了微信,5分钟给了QQ,5分钟给了京东,剩下的还有新浪微博、支付宝 在当今的互联网生态下,相信绝大多数网民的结构都与笔者的使用结构有相似性。

没错,目前来看最有可能成为「老大哥」的就是腾讯。社交领域有微信和QQ,支付领域有微信钱包和财付通,视频领域有腾讯视频,炒股有自选股,音乐有QQ音乐,游戏有爆款《王者荣耀》,若再算上腾讯入股过的滴滴打车、摩拜单车、大众点评、财新传媒、大众点评、微众银行 说腾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其实一点也不夸张。

这样的发展也反映资本市场对腾讯的乐观上。近一段时间,腾讯股价不断创下新高,带动腾讯市值突破2.5万亿港币,跻身全球市值十大企业第九,亚洲市值第一。而一季度财报公布后,营收大涨55%、微信和WeChat合併活跃用户高达9.38亿的亮眼业绩,更让券商纷纷唱多,普遍预计腾讯股价将轻松突破300港元。

当然,腾讯不是没有对手。阿里巴巴通过连续八个季度营收翻番、移动端活跃用户突破5亿人的表现,市值同样跨过了3000亿美元大关,股价创下历史新高。与腾讯相似,阿里巴巴亦在社交领域的陌陌、时评领域的优酷、音乐的虾米、游戏领域的九游等公司重金布局,再考虑到阿里巴巴在支付、云服务等领域的领先地位,未来阿里巴巴和腾讯究竟鹿死谁手,恐怕还是未定之数。

众多昔日寡头受挫

只不过,在阿里和腾讯之外,似乎别人的日子都不太好过。百度受制于负面新闻和业务缺乏亮点,近期的市值仅有约650亿美元,不及阿里巴巴的四分之一,近期还惨遭穆迪下调百度信用评级,曾经的BAT三巨头中,百度的角色越来越无足轻重;乐视资金链危局迟迟没有缓解的迹象,21日还爆出贾跃亭辞任乐视网总经理的爆炸性新闻,显示其危机有进一步加深的可能;小米出货量则跌出前五,雷军亲口承认小米公司业绩下滑,正在补课、降速、调整;联想公司更是近两年频频出售房地产项目缓解增长压力。「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的局面一次又一次的出现。

寡头企业的出现,曾经被看做是中国互联网走向成熟和固化的标志。就在三四年前,BAT三巨头鼎立局面的形成,就在很好的普及「马太效应」一词的同时,令互联网圈一度出现「创业者还有机会吗」之类的哀叹。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显然我们对马太效应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在今日的「双寡头」局面之下,不仅创新者的机会越来越少,第三名翻身的机会也越来越渺茫。

5月17日,微信新版本上线,「搜一搜」加入了搜索引擎功能,「看一看」加入了文章推荐功能,明显针对的是百度和今日头条,很多网友调侃这是腾讯要「一统江湖」的举措。而阿里巴巴则先是重心收购美国速汇金公司,巩固在支付领域的领先,日前还上线了「刷脸支付」和AR开放平台,力图在尖端领域拓展新亮点。更别忘了,这两家寡头的巨手早已经不限于互联网。5月17日,阿里巴巴与中国铁总商谈在混改领域深化合作,中国高铁未来或将出现越来越多阿里的影子;而腾讯参与联通、中石化等国企混改,也早已不是捕风捉影的新闻。

从积极角度看,腾讯、阿里巴巴这些创新型寡头,取代工商银行、中移动、中石化等资源垄断型企业,固然体现了社会进步和消费者的自主选择。从杞人忧天的笔者还是忍不住担忧,从诸侯割据的「寡头时代」进入两家独大的「超寡头时代」,未来的社会会变成什幺样?更进一步来说,在快速变动社会里,谁又能保证在这两家寡头中,不会出现一个垄断一切的「终极寡头」?到那个时候,我们是不是该称呼它为「老大哥」呢?

上一篇:拯救A股匹夫有责
下一篇:住房租赁时代已悄然来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