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童
观察研究中国28个行政及经济中心城市,最新出笼的「机遇之城」报告,显示出一个有趣现象,北方城市与南方城市差距正在逐渐拉大,中国经济中心有不断南移之势,中国北方城市活力明显不及南方城方。北京、上海、香港被列入国际板,不在机遇之城研究範围内,广州、深圳、杭州、武汉、南京得以跻身前五,无一座北方城市,即便是把观察範围扩大,前12的城市中,只有天津和西安两座北方城市,。再从目前引领中国经济的三大城市群分布来看,进入前12名的城市中,环渤海城市群中只有一个,天津位居第9。而珠三角城市群中,则有3个,广州、深圳位居前1、2名,珠海排在第11名。长三角城市群中也有3个,杭州、南京,苏州排在第10名。
不论从排名还是数量来说,三大城市群比拼中,环渤海城市群都落在了最后面。北方的龙头城市群尚且如此,其他北方中心城市更不容乐观,在这份名单所列的28个城市中,排名在20名之后,除了处于西部的贵阳以外,清一色的北方城市,哈尔滨处在几乎垫底的第27名。如果有人说,由普华永道与中国发展基金研究会共同发布的这份机遇之城名单,贬低了北方城市。那幺再来看另一份名单,目前已经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有8个,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正在争取进入该阵营的有瀋阳、南京、西安、长沙、杭州、青岛、宁波、厦门等多个二线城市。不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在南北比较中,北方城市都处于下风。
因此,中国经济中心不断南移,所言非虚,而且此种趋势还在不断扩大之中。不仅经济中心在南移,教育中心也有南移之势,北大、清华、中科院这些中国北方一流的高校目前都在深圳建新的本科校区,深圳提出未来将新增十所具分量的大学。北方的高校除了北大、清华以外,对本科就读的学生来说,其吸引力也整体弱于华中、华南等高校,北方高校之所以在南方布局,也有吸引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优质生源的考虑。多方统计显示,上海、广州、深圳等南方经济发达城市的优秀中学生,更愿意降格以求,在本地就读,他们认为南方城市更有发展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将拉大南北差距
那幺,目前中国正在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会否令到北方城市找到新一轮崛起的机会?笔者以为,从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来看,作为中国经济区域体量最大(GDP占中国六分之一以上)的粤港澳大湾区,有可能最先脱颖而出。
今年「机遇之城」首次将珠海纳入研究範围,正是看重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的战略地位。尽管综合排名只排在第11位,但是在「交通和城市规划」这个考量指标中,珠海和深圳携手并列第一。伴随今年底港珠澳大桥通车,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地位还会进一步得以提升。而且,现在正在建设中的深圳到中山的通道,将拉近珠江两岸城市群的联繫,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最繁华经济带的雏形已现。放眼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多集中于湾区,纽约、三藩市、伦敦、东京湾莫不如此。
从中国现有的版图来看,渤海湾、北部湾都是半开放式,基于战略安全和地区稳定发展角度来说,它们都明显不及粤港澳大湾区,因此拥有强大祖国后盾的粤港澳大湾区,最有可能成为中国与世界媲美的国际大湾区,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最好的跳板。从目前进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布局来看,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走在最前面。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反应更快的粤港澳城市群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这无疑将进一步拉大南北城市的差距。
下一篇::买不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