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童
「一带一路」战略推行已得到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的支持,基建先行成为战略最现实的选择。由李克强总理提出的「10+3」产能合作国际研讨会,得到了东盟各国的响应,近来研讨会在深圳前海落地并举办。灵童参会最大的一个感受,这些国家强烈的基建需求,都要得到中国巨大产能作为支撑。
继去年中国成功竞标印尼高铁之后。马来西亚战略研究所长在研讨会透露,中马合作的项目包括两项重大基建,一是马来西亚的高铁计划,另一个是马六甲深水港建设。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会长在研讨会发言称,泰国政府也在进行高铁项目筹划,铁路网要直接连接到国外,与其他外面的国家进行衔接。在边境城市建立经济特区的举措,以及机场建设都在计划当中。还有东部海岸以及东部港口的建设,他说,未来芭提雅将会成为国际会议和会展中心。泰国财政官员在会上也表示,去年泰国投资了超过50亿美金到不同的基础设施项目当中去,今年我们泰国政府会继续投入250亿美金到交通设施方面去。
而这些项目无论是设计、建造与实施、运营都离不开中国公司。尽管,近十年来,泰国、越南、中国南部、老挝和柬埔寨的连接已有很大进步,但是,让其形成更便捷交通网络将持续成为推动这一区域经济发展关键。其中,不论是港口、公路、机场、铁路都还要补上许多课。在「一带一路」战略上,仅中南半岛这一个区域就有如此多的基建要展开。
步步为营坚实前行
那幺,覆盖欧亚大陆,建立中国、蒙古、俄罗斯、中亚、西亚、半岛经济连廊等整个连接的大网络,又需要多少基建来支撑。其中,中巴经济走廊已经开题,瓜达尔港通航是「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喀什到瓜达尔港的铁路,作为这一支点的连接与延伸,这也是中国联通这些地区一个重要模式。在建设过程中,当然需要基础原材料,有海外研究机构表示,2017年中国会把500万吨钢铁、水泥产能搬迁国外。灵童以为,对于巨大海外基建需求,这个数字并不惊人。
而且正如一位专家所言,国际投资加上中国制造和中国建造的优势,才是中国所说的产能合作,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推动全球共同进步的过程,且一切都要通过市场化手段完成。
并且,这些基础建设都要在风险可控的範围之内。去年网上热传,中国要建一条穿过赤道,连接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跨海大桥。这要投入多少的国力,谁来买单?当时灵童就跟朋友说,这不过是个大胆的猜想。类似的猜想还会有,但「一带一路」的基建还宜每步都迈得更坚实。
下一篇::「姚」到不等于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