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不是「台独」提款机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3月06日

平凡

世界是复杂的,历史也是复杂的。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常常具有双重性或多重性,单看一面难掌全貌。尤其是抱持特定的政治立场,又心怀特定的目的,甚至有意的突出、夸张甚至扭曲,历史往往更难认识。

发生在台湾的「二二八事件」,今年恰好是事件爆发70週年,大陆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然而,此举却引发岛内绿营人士的不满,直言这是对台的「统战」表演。

绿不满陆动其奶酪

绿营人士的不爽背后,其实是内心的心虚。平心而论,「二二八事件」是台湾接收与重建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官民矛盾、政治矛盾(权力分享)与经济矛盾(利益)的总爆发。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活动上,台盟主席林文漪指出,「二二八事件」是台湾人民发动反对国民党当局独裁统治的爱国民主运动,与大陆人民开展的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运动相互呼应,汇聚成了全国同胞爱国民主运动的巨大洪流,展现出台湾同胞薪火相传的强大爱国主义精神。

但在「台独」眼里,「二二八事件」就是国民党领导的外省人屠杀本省人的纳粹恶行,长期将这道历史伤痕作为政治利器和选举工具,借此煽动台湾社会和民众仇恨国民党,从中捞取选票。每年一到「二二八」,「台独」势力就不厌其烦的地把这段历史当提款机,一再强调国民党威权时代的罪行,并且炫耀自己对台湾民主的贡献。「台独」势力更是借此大肆宣扬「台独」思想,刻意将之上昇到两岸历史对立的仇恨情绪之中。

正如国台办所言,长期以来,「二二八事件」被岛内有些人加以利用,歪曲历史事实,挑拨省籍矛盾,煽动两岸仇恨,以谋取一党一己之私来搞分裂图谋。怪不得北京一说要举办纪念活动,绿营人士就很紧张甚至怒发冲冠,一顶顶「统战」大帽扔过来。绿营人士已经视「二二八」为禁脔,习惯了垄断对它的定义和阐释权。如今,大陆高调纪念,显然是动了他们独享的嬭酪。

建立岛内重大议题话语权

事实上,早在陈水扁执政时期,其就「定性」,老蒋是二二八事件元凶。而蔡英文一上台就草率而选择性地诠释这段敏感的历史,刻意丑化国民党,挑拨省籍情结,制造族群对立,以牟取政治利益。民进党随后不断提出奇葩建议,先是撤换台币上的蒋公头像,继而暗地拆除岛内众多蒋介石铜像,近期更是宣称中正纪念堂有必要转型,提出组织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纪念堂商店将停止贩售涉及威权崇拜文宣品,开、闭馆停止播放「蒋公纪念歌」。

只不过,蒋中正的是非功过应该留给历史评断,而历史绝非执政者说了算,民进党追求转型正义的同时,不应再用仇恨史观剪裁历史真相、再次造成撕裂对立。如此做法,是借转型正义之名,行反蓝促「独」之实。因为,国民党自大陆败退台湾之后的长时期里未能处理好这个问题,从而被政治对手所利用,并加入放大、扭曲。「二二八事件」最终却越来越演变为绿营手中的「悲情牌」、「选举牌」,甚至是「台独牌」。

事实上,「二二八事件」不是绿营人士的专属嬭酪,并非「台独」势力只有发言权。事件是台湾共产党领导,事发后,大陆也发表谴责政治声明,认定这是台湾同胞反抗专制统治、争取基本权利的一个起义行动。解放后,大陆也一直通过多种形式纪念「二二八」。

关键是,国民党处理问题不力落入被动,公信力更打折扣。靠着两岸优势重返执政,却无法让两岸关系进入良性循环,反而连累大陆遭受诸多批评,如今国民党声势更并未随蔡英文施政失败而有所起色。大陆高调纪念「二二八」,一是打破长期以来绿营垄断的话语权,破除绿营刻意将「二二八事件」与「台独」意识相挂勾的政治迷思;二是跨过蓝绿,直面台湾人民。

可以预见的是,大陆将调整以往捆绑政党的方式,逐步建立对台湾重大议题的话语权,以更主动的方式来推出两岸关系发展,推动两岸统一进程。

毕竟,岛内争权更替是常态,但两岸关系不能陷入这种怪圈,与其靠他人,不如靠自己。

上一篇:鳄,你往哪跑
下一篇:有多少全球基建需要中国产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