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引高校 谁是赢家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2月26日

近来传出剑桥大学要到青岛市,与山东大学合作办学。与此同时,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为基础国际校区,以及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将相继落户深圳市的西丽湖畔。在新一轮的「高校争夺战」中,素有「高校挖掘机」之称的南深圳、北青岛,将争夺高校资源的手伸向了国门之外。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版图中,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是高校的聚集区,但作为中国创新之都的深圳,已经越来越感到高校资源不足这块短板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本土只有深圳大学、南方科大、深职院等几所大学。加大本科教育、把高校根留在深圳显得愈发重要,于是去年,深圳出台了《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深圳将新建10所左右的高校。

实际上,借用外力来发展本科教育,深圳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香港中文大学到深圳设本科校区,已进行了几届招生,招收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哈工大深圳校区去年招收本科学生300余位,南科大本科招生自2011年开始逐年放大。

因此从争引高校的布局来看,深圳在青岛之前,但青岛追赶之势异常迅猛。仅去年1月至9月,青岛就吸引了清华、复旦、中科大、中央美院等高校「落户」,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去年实现招生。今年初,青岛提出,2020年青岛高校由目前的25所增加至50所以上。

深圳有几大优势

从数字目标上看,深圳似乎落了下风,但是深圳作为中国目前唯一以市为单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範区,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具有比青岛更强的优势。同时,今年开年,深港签署了《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拟将河套打造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因此从借力香港来说,青岛也没有深圳的优势。加之深圳财力更强,深圳将对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的高校,在建设周期内给予每所最高10亿元的专项经费资助,也是不小的吸引。

另外,广东省近来提出做强广州的计划,提振广州高校应是重中之重,未来将形成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为轴心的粤港澳高校教育带。这条教育带将影响并改变目前中国高校教育布局,同时也有利于构建具有世界一流湾区水平的粤港澳湾区经济带。因此香港高校完全有必要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与这些国内外知名高校共舞,这也是香港迎接新经济,和在新经济新一轮全球布局中抢得先机的关键所在。剑桥、麻省都看到其中机会,来中国创新最前沿的城市来寻求发展,香港高校更要奋起直追。

上一篇:共享经济须防人性之恶
下一篇:中俄军合利大于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