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灵童
近来,央视新闻联播的一条新闻颇为抢眼,说近年来累计有200多万海归回国,并表示此轮热潮还在不断扩大之中,中国将迎来新一轮人才红利。与该条新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农历春节期间,Adecco集团、英士国际商学院(INSEAD)和新加坡人力资本领导能力研究院(HCLI)联合发布了2017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报告显示,在被纳入统计的118个国家中,中国排在第54位,较去年下滑了6位。提示在全球人才的竞争中,中国的吸引力有待提高。
表面上来看,这两则新闻似乎很冲突,较为矛盾。明明是海归多了,为何中国在国际上的人才指数还下滑,且每年中国还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那幺到底是升了,还是降了?
从纵向来说,跟中国过去相比,肯定是大大的进步,以前出国留学7人中只有1人回来,而现在回来的人越来越多,已远远超过了这个比例。但从横向来看,中国与欧美,特别是美国的差距还是很明显,从每年的高考来看,中国最好的学生首先选择的是美国常青籐大学。而中国高校学生中的翘楚 北大、清华优秀本科毕业生,每年毕业季,也是留学季,其中的尖子生大多数都被美国和欧洲的一流高校录取,留下来,在北大、清华读硕、读博的只能是第二集团军。由此来看,中国高校教育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着实有限。
因此,在关注到海归增多的同时,更要注意到,到底有多少欧美一流大学毕业的海归回国,这个数据更能显示出中国人才吸引力。
高教扩招更要提质
调查结果显示,瑞士、新加坡和英国分列2017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排行榜的前三位。美国(4位)、澳大利亚(6位)、加拿大(13位)、新西兰(14位)、德国(17位)、日本(22位)等发达国家也排名靠前。从目前排序来看,中国人才竞争力确与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明显不符,人才竞争最终落脚点还是回到教育上来,造就全球人数最多大学生的中国,高校教育要从扩招回到提质的路上来,中国高校要进行一次深刻的改革。中国正在进行的反腐,除了政治上的反腐,经济上的反腐,还应包括科技上和文化上的反腐。
高考为什幺能甄选出苗子,就连美国一流高校也看中北大、清华本科生,就是因为相对公平。那为何,最优秀学子要到美国一流高校寻求进一步深造,除了科技和教育上差距外,关键是学术上内地存在较为严重腐败,本科生请人代笔写毕业论文都见怪不怪,更不用说,导师理所当然地占用学生的成果,长此以往,在一个不公平环境中竞争,能不屈才吗?顶尖学子又如何能大规模回流呢?
下一篇::别拿主义当令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