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须正视贸易战冲击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05月27日


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潘锡堂

中美贸易战再度升级。身处中美贸易夹缝的台湾,是站在冲击的第一线,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即认为影响非常大,蔡英文却强调台湾有能力因应冲击,部分绿营人士却反而幸灾乐祸地以为台湾可从中获利,真是不知今夕是何夕。

美若加码台将重创

台湾与大陆、美国之间的贸易关係相当紧密,长年来大陆都是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也经常名列第二或第三;因此,在中美贸易冲突之下,台湾难免受伤。尤其令人忧心的是,台湾在全球价值链参与率高达六成以上,电子产业更难以倖免。

从去年至今,特朗普政府已分三波对总计高达2500亿美元的大陆输美产品徵收高关税。準备上路的另3250亿美元则是第四波。相较于前三波以中间商品为主要课税对象,因非台湾出口之主力,台湾尚能暂时高枕无忧。若第四波的3250亿美元的课高关税最后落实,则所有大陆输美的产品均会被课高关税,将使得台湾透过大陆间接输美的产品无一倖免。届时也将涵盖手机、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根据美国贸易委员会统计,去年美国自中国大陆进口值最高前两名为手机与笔记型电脑,而中国製销往美国的手机与笔电几乎均由台湾「电子五哥」代工。

台湾经济部门副首长王美花表示,若特朗普对中国大陆所有进口产品全面课高关税,则以鸿海为首的台湾电子五哥所受的冲击将非常巨大。更何况,还有依附在这些产业的供应链厂商及台积电、大立光等众多苹果供应链,均难以迴避。换言之,若特朗普真的宣布并落实第四波对大陆输美产品课徵高关税,因所波及的产业涵盖了台湾资讯电子产业主要供应链,则对台湾的影响绝不亚于大陆。此外也会影响台湾中间财出口大陆,台湾对大陆出口将下滑。然而,出口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引擎,佔比近65%,出口衰退,今年经济成长恐难「保二」。

资金回流利弊互见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贸易战大幅减损大陆作为加工生产基地的功能,陆资及外资企业均已开始调整生产布局,将使得台商可能慎重考虑返台投资,台湾接单、海外生产之比重将可能下滑。对于贸易战扩大,绿营人士除了对特朗普能对大陆「出重手」沾沾自喜,更认为台商因此会大幅回流台湾,岛内投资会大增,因此号称已吸引台商回台投资新台币2800亿元的台湾经济部门,在蔡英文要求加码下,更把目标提高到新台币5000亿元的投资。

尤有甚者,此次号称台商回流投资的金额中有部分却是「搭便车」,把原来就要在台湾的投资当成回流,以取得各种优惠措施。可见台商回流的现象,固然可能有助于今年台湾投资的成长;但是蔡当局必须思索如何让「五缺」(即缺水、缺电、缺工、缺地、缺人才)问题不再困扰台商,假如蔡当局的对策无法满足台商的需求,台商「返台」未必意味「留台」。正因如此,台湾「五缺」问题尚未解决,是否这些投资真能落实,仍有待观察。由此显示,蔡英文近来表示,台商回台投资大爆发,似乎轻忽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又误判以为台湾在中美相争是渔翁得利者。殊不知,当前要改变根深蒂固的「台湾接单、大陆製造、出口美国」的三角贸易模式,谈何容易?又台商资金回流,利弊互见,其创造的效益恐低于相关产业在贸易战中所减损的价值。

总之,台湾要以危机处理的心态因应下一波贸易战的到来,除了须事先筹划因应危机的对策,尚可推动两件事:一、透过管道向美方反映下一波贸易战对台湾的冲击,期望能豁免台湾厂商在大陆生产的3C产品的课税;二、优先鼓励下游组装厂台商外移至其他国家,以避免整个供应链受到波及。

台须正视贸易战冲击
台须正视贸易战冲击
上一篇:波幅指数将持续回升
下一篇:A股不死鸟将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