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断升温的购汇情绪,中国监管层再度祭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逆周期因子,以对沖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但是,相信这不会是人民银行稳定汇率的最后王牌,人行稳定汇率仍有余地。
今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定经济的大政方针,提出的六个稳定,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稳定金融,而且,稳定金融对于稳定外贸、稳定外资、稳定出口,甚至稳定就业都有?直接的关係。所以说,稳定金融是六个稳定的重中之重。而稳定金融的核心是稳定预期。稳定金融主战场有两个,一个是股市,一个是汇率。
人行连续出手稳汇率
8月初,人行先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準备金率从0调整到20%,相当于让银行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亏损而计提风险準备,通过价格传导抑制企业远期售汇的顺周期行为,属于透明、非歧视性、价格型的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10天后,人行对离岸空头出手。人行上海总部8月16日通知要求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的三个净流出公式暂不执行,各银行不得通过同业往来账户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币资金,但实体经济真实的跨境资金收付需求不能受影响。这是为了减少境外人民币流通量,遏制套利资金做空人民币。这一政策落地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走高,从8月15日盘中创下的6.9580的近期新低,一度走高至6.82附近,并与在岸市场形成倒挂。而最新祭出的逆周期因子,无疑是央行调节外汇市场的工具箱中,效果最立竿见影的一个。人民币汇率在在岸和离岸市场均明显反弹,已经从逼近6.90一线反弹到6.80附近。
人行连续三个举措已经明显打击了空头的气燄,尤其是重新启动逆周期因子更为主动,调节效果也更加立竿见影。远期风险準备金只能提高企业远期购汇的成本,并不是限制购汇,只对那些为了投机而进行的远期购汇可能会受影响,而逆周期因子能够使中间价更加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对中间价的定价影响也更直接。
上周五重新引入逆周期因子,对市场的影响应该比较有限,可以起到稳定人民币预期的作用,但由此就说人民币将出现大幅度的升值还不现实。今年导致人民币持续贬值的主要因素是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目前中美贸易战仍然没有缓和的迹象,2000亿美元的较量预计在9月底10月初不可避免地开始,所以说人民币汇率仍然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在三次出手之后,人行为稳定人民币汇率并不是没有牌可出了,相信人行为应对汇率变动留出了足够的余地,而且可动用的工具还比较多,就是到了最后关键时刻,甚至还可以拿出一些行政干预的措施。人行出手至少可以保证人民币7整数关口在一定阶段内不会遭受严重威胁,而保7到了关键时刻,人行还会继续有组合拳打出。王长久
下一篇::做好贸易战的「冬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