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应对贸战勿大意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8月10日

港应对贸战勿大意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中美贸易战开打一个月,现时美国实施徵税的仍只是5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而所列出的清单较多是原料、零部件和设备等工业用品,对大多数从事消费品生产和贸易的本港企业来说,所受的冲击仍未显着。反而,美国不少水果由于受贸易战所累进不了内地,唯有转销香港,令水果售价大跌,令港人大饱口福。

有些人由此想到,香港是独立关税区,货币、金融体系与内地分属不同制度,而且是一个自由港,没有贸易壁垒,并非美国直接制裁的对象,故今次贸易战,会不会反而渔人得利?这种想法不切实际。试问,美国一心要对中国货品加徵关税,又怎会豁免经由香港的转口货品,难道不知道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况且,内地和美国一向是香港最主要的两大市场,故中美掀起贸易战,香港无可避免必受殃及,问题是伤害有多大而已。在中美进出口贸易当中,目前大概有17%中国内地货品经香港出口至美国,而在中国内地进口的美国货品中有9%是经香港输入内地。据统计,中美贸易额一年超过5000亿美元,而特朗普已扬言将向5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货值徵收税项,即等于向中国「晒冷」,中美贸易战对香港的影响是实质性的。

令人担心的是,贸易战可能长期持续,倘银行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收紧对港资企业的信贷及融资,那将会造成什幺局面,难以预料。对此,特区政府严阵以待,为了减轻中美贸易纠纷对本港出口商带来的风险,官员之前曾与本港的工商界代表开会,共商对策。在会上,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信保局)决定推出特别支援措施,协助出口商渡难关。特别支援措施主要有三点,包括:

信保局三措支援

一、为香港出口商免费提供的买家信用评估服务,由现时3个增加至6个。

二、为支援中小企,特别免费提供额外付货前风险保障予受到美国实施关税影响的「小营业额保单」保户。如买家在付货前取消具约束力及有效的合同或倒闭,令保户遭受损失,只要保户已履行合同上的责任并符合保单上的条款,信保局会按保单条款赔偿。

这是由于美国政府今年3月已开始对个别中国进口商品徵收关税,信保局考虑到现时「小营业额保单」保户可能还有已签订合同而仍未启运的货物,故将保户的额外付货前风险保障生效期订于今年4月1日。而新「小营业额保单」保户将随保单生效日期获得此保障。

(上述第一及第二项措施,有效期到今年年底。)

三、信保局将为保户及香港出口商举办各种免费研讨会及讲座,让业界认识有关贸易问题及影响,以及应该注意的国际贸易条规及制订合同的条款和细节,分享减低风险措施及遇到买家拖欠货款或拒绝提货时应採取的行动。

除了上述措施,信保局亦表示会不断更新其网站的市场资讯,让出口商掌握更多信息,从而作出适当的商业决定。此外,该局还会投放资源,争取年内开发方便快捷的网上保险平台,以及为小型企业度身订造合适的产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援。

警惕美方乱港制华

现时风高浪急,业界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一方面可透过信保局网站留意最新的市场动态,并善用信保局提供的特别支援措施,加强自我保障;另一方面,亦要设法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近期不少美国的「盟友」,纷纷主动向中国示好和靠拢,包括日本、印度、韩国、英国、德国、法国和东盟的亲美国家等,原因很简单,就是怕了特朗普的反口覆舌,担心会成为「美国优先」下的牺牲品。难怪有些评论认为,特朗普把美国的朋友都推向中国,为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壮大队伍。由此观之,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港企现在开始大力拓展一些新兴市场,以及加强欧洲市场的联繫,正是良机。

除此之外,港人要清晰认识到,香港与国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不可能独善其身。在中美角力的大棋盘上,美国从来没有放鬆打「香港牌」,香港回归21年来所发生的风风雨雨,都有「外部势力」在背后兴风作浪,已是众所皆知。所以,中美贸易战一旦升级,未必只局限于经济层面,香港不仅要设法稳住经济,包括金融市场和港元汇率,还要警惕「外部势力」发起新一轮的「乱港」攻势,避免成为一枚「制华」棋子。

上一篇:A股市值痛失亚军宝座 谁最受伤?
下一篇:跨境购物 电商新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