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公共卫生危机下的通关机制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1年09月03日

香港市民对于通关可以说是望穿秋水。但内地最近由南京禄口机场境外输入引发的局部传染已经影响到十多个城市,近期内正常通关的可能性再度破灭。

香港最近情况尚好,已经55天本地个案清零。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结果,是政府努力、市民配合的结果。但可喜可贺之余,还需要随时保持警惕,不可断缆。特别是在全球更具传染性的变种病毒Delta出现、风险加大情况下,更要做好外防输入的工作。

不应被动抗疫

不过,对于抗疫其中一个关键要素的疫苗注射,香港尚不理想,迄今已接种第一针的人口为47.9%,已接种两剂的为36.2%,距离医学专家提出的70%至80%以上相去甚远,须要加快步伐。

全球抗疫超过一年半时间了,几个月前的曙光初现因变种病毒的蔓延,令全球再度陷入悲观。美国总统拜登宣布新措施,要求每名联邦政府员工须申报接种新冠疫苗情况,否则工作时要戴上口罩并定期接受检测。而科技巨头Google和facebook要求美国员工在返回公司办公室之前须接种疫苗。以色列开始为60岁以上人群施打新冠疫苗第三针加强针。而最早提出「群体免疫」的英国,却以另类方式进行「试验」。虽然疫情加剧,但政府8月19日按计划在英格兰地区实施最后阶段「解封」,引发众多科学家反对。

目前,全球疫苗接种率依然很低。综合WHO等数据,截至8月2日,全球78亿人口总接种41.4亿剂,每百人平均53剂。发达国家每百人普遍超过100剂,但也有一些发展中的小国家百人不足1剂。中国内地每百人116剂,香港目前每百人平均约76剂,在发达经济体中是相当低的。

不少医学科学家估计,短期内全球控制疫情无望,人口的自由流动也不可能较快时间恢复。新冠病毒「常驻化」,与人类共存的机会很大,就像流感那样。1918年爆发的致命流感,导致两年间全球4000万至5000万人死亡,估计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约18亿人)感染这个病毒。100年来,科学家不遗余力研究,生产出流感疫苗和专治流感的「特效药」,令流感成为一般性的传染病。当年肆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成为人类常感染的病毒之一,2009年还在墨西哥、美国等地爆发。

推特殊机制助通关

针对此次新冠病毒,除了被动地通过社交隔离、戴口罩等自我防护手段外,更需要民众广泛接种疫苗,并达到相当比例。同时科学家还在争分夺秒研发针对新冠疫情的特效药。只有接种率高,特效药问世,此次公共卫生灾难才会逐渐过去。相信这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

面对全球公共卫生灾难,作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特区,须要与内地携手共抗疫情,直面困难。眼下最须要解决的是,如何面对公共卫生灾难,以及以后其他可能发生的灾难性事件,设计出一套既针对眼前,又考虑长远的口岸人流管制指导思想和具体机制,同时也为市民提供指引。两地非正常通关已经持续了一年半,这期间的通关限制对于两地抗疫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两地人员交流、家庭团聚,对港人融入大湾区发展,产生一定障碍。对香港而言,也影响经济复苏。

为了14亿中国人的健康,中央政府在这一年多时间裏,穷尽一切办法,成功抗疫。但境外输入「压力山大」。无论是此次南京,还是不久前的广州,都是外来输入防不胜防所导致。而且内地人口众多,流动性大,对于正常通关有抗疫成效和接种率严格要求实属必然。

不过,经过一年多抗疫实战,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已经有了相当经验。此时制订两地现在与未来公共卫生危机下人流管理机制,令非常态下的风险有常态化的管理指引,有经验可循,也有迫切性;同时有即时实践探索及纠错的空间,比如熔断机制人数的限定、接种两剂疫苗及48小时核酸检测后,究竟多少天隔离更科学等等。机制既要保障公共卫生风险(或其他重大事件)不扩散,也需要在可控範围内实现适度的人员流动和正常管控。这是科学,也是民生,必将给市民以抗疫方向和信心。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叶建明 图:中新社)

上一篇:【学研集】新选举令人耳目一新
下一篇:【参政议政】教协愧对孔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