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业总会主席 叶中贤
自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以来,不少先进国家面对经济低迷,都开始提振製造业以重建经济平衡。自此,环球製造业向高技术、高增值发展,不少国家大量投入资源于科研、高端製造业、工业数码化等,为国家建立核心技术和优势产业,以稳定经济及就业。美国、德国及中国等先后提出国策推动製造业,香港亦于2016年提出「再工业化」,为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增添生机。
香港工业总会于7月中发布《香港製造:香港工业启新章》研究报告,全面地检视港资厂商在近年因应製造业发展趋势及政策、经营条件等因素,所採取的发展策略。事实上,虽然大部分工厂迁离了香港,但製造业对香港经济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根据研究团队估算,在上世纪80年代工厂北移以来,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中由製造业所带动的生产性服务产值佔比一直上升,在2019年佔香港经济总体42%。而且报告指出,近年港资製造业向高增值发展,并扩展至东南亚国家,可见製造业正在不断演变。
是次研究的一个主要发现,是港资厂商採取「中国+1」策略的趋势。基于内地经营成本上升、中美贸易纠纷等因素,港资厂商逐步将较低增值的劳动密集工序迁到东南亚地区,23%的受访厂商正在考虑或已经设置中国以外的厂房,当中八成选址东盟国家,形成香港总部、大湾区产业化及内销、东南亚量产及外销的区域格局。
香港一向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具有成熟的国际营商网络。加上近年在创科及再工业化上的政策支援,香港作为製造业总部的角色日益明确。香港应当加快脚步,发展上下游生产服务(包括科研、设计、採购、物流贸易、销售、金融保险等),以及选定具有产业化能力的行业推动本地「再工业化」,如先进电子业、食品科技及食品加工业、回收及环保工业和生物科技工业,并在港进行先进製造工序,让香港发展成为亚洲製造业产业链的核心,主导区内製造业发展。加上「十四五」规划、RCEP等有利政策,逐步消除香港、内地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壁垒。
故此,香港工业发展并非只靠本地「再工业化」,而是需向邻近地区延伸,将以往「香港製造(Made in Hong Kong)」的意义,转化成更广义的、由港资製造企业进行科研、设计、生产管理,蕴含源自香港的智慧与工艺的「香港製造(Made by Hong Kong)」产品。我们期望政府能就此长远规划产业政策,特别是就港资厂商把握亚洲区内的机遇作出部署,让香港得以开创工业新时代。
下一篇::【鑪峰远眺】香港需要勇于和善于变革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