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解劏房问题要有时间表路线图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1年07月30日

今日时报评论员 周武辉

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早前发表讲话,对香港未来提出「四个期盼」。其中明确指出,当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时候,期盼香港经济更加繁荣,各项事业发展更加均衡,社会更加和谐安宁。特别是让大家揪心的住房问题必将得到极大改善,将告别劏房、「笼屋」。夏宝龙这一番讲话,直击港人的最大痛点,道出了很多市民的心声,引发社会热烈迴响。解决居住问题,已是港府和社会各持份者共同的「必答题」,更要有落实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不容再拖。

长期以来,土地与房屋问题一直困扰着香港社会,居住问题最让人诟病。持续的土地供应不足,轮候公屋的时间越来越长,结果是低收入及基层市民的住屋问题不断恶化,而劏房、「笼屋」的盛行正是其集中和突出的体现,是本港住屋贵、住屋难、住屋细的畸形产物。现时全港有超过11万户基层家庭、逾22.6万人蜗居在环境恶劣的劏房斗室内,在逼仄的房间裏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与香港高度发达经济体的形象极不相称,可谓香港之耻。

尤有甚者,劏房租金昂贵且升幅惊人。一项劏房住户调查显示,受访住户的房屋开支负担沉重,有近三成每月缴交的租金达到收入一半或以上。39%曾于过去3年内搬迁,期望改善环境和减轻租金负担;不过反而愈搬愈贵、愈住愈差,这样亦加剧贫穷状况,影响个人情绪以至家庭关係。

为协助居住环境恶劣的市民,政府已推出多项短期措施,包括增加过渡性房屋单位的供应,向轮候公屋逾三年的合资格人士发放现金津贴,推劏房租务管制的立法工作等,以纾缓部分劏房住户的燃眉之急,做法值得肯定。惟这些都只是治标,解决劏房问题的治本之道,还是在于以更大魄力,从多途径整合资源,加快觅地建屋,缩短公屋轮候时间,才能实现「居有其所」。

特首林郑月娥日前表示,将从5方面努力增加供应,包括加强高层督导,积极推展交椅洲人工岛和新界北的研究和规划,採纳基建先行和创造容量的原则,简化发展流程,以及提升市区重建等,提出了未来觅地建屋的大方向。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提到,在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时,就是2049年,即未来的20多年内,甚至在这时间点前,香港必须告别劏房。政府订立目标,展现处理土地房屋问题的决心,令市民看到解决切身问题的前景,有助增加信心。更重要的是,若想早日实现告别劏房的愿景,尤须坐言起行,争分夺秒,提升效率,让市民实质感受到居住环境的改善。

政府要拿出逐步减少劏房的时间表和行动路线图,明确未来每年的土地供应量与可建单位量,制订分阶段目标,并作定期检讨及更新,确保按照进度推进,兑现申请公屋三年上楼的承诺。同时,应大刀阔斧,短中长期增加土地房屋的供应,例如大幅开发新界土地、发展郊野公园边陲地带、放宽市区土地地积比率、填海等,都是可考虑的策略,并建立更多土地储备。香港土地房屋发展需要追回落后,务求动用一切可行手段,以解久积深患之市民住屋癥结。

上一篇:【商报时评】抗疫成绩硬 才能早通关
下一篇:【商报时评】借鑒国际经验提高接种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