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消除杂音 提供诱因 鼓励接种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1年04月08日

文/今日时报评论员 赵燕玲

儘管近日香港本地确诊回落至个位数增长,但每日仍有不明源头个案,显示社区隐形传播链未被完全切断,香港抗疫工作仍不能鬆懈。疫情长时间不能得到控制,导致百业萧条,失业率攀升,消耗的不仅是香港的医疗、财政乃至医护资源,更是不断衰退的经济。香港亟须尽快摆脱疫情困扰,复苏经济。而要重启,最关键就是恢复与内地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来往交流。现时,世界多地都在加速疫苗接种,香港接种率若落后,肯定不利于互通关口的商讨。港府应该进一步加强疫苗作用宣介和释疑,同时研究提供诱因,鼓励更多市民积极参与接种。

本港从上月26 日正式启动疫苗接种计划,根据政府统计,截至昨日,已有约354400 名市民接种了第一剂疫苗,佔全港总人口约5.3%。从目前进度来看,接种工作大致顺利,市民接种积极性亦较高,以昨日情况为例,全港8 间社区疫苗接种中心接种科兴疫苗的整体接种率约为82%;19 间接种复必泰疫苗的接种中心整体接种率亦达到93%。

当然,若想达至全民免疫,香港现时接种率还远远不足够。而近日一些故意抹黑疫苗的言论,和几起死亡个案都确实影响了不少市民对疫苗的信心。港府须要引起重视,及时解释和回应关于疫苗的不实言论,想方设法提高市民的接种意愿。比如一些医护组织在无确凿证据下,就发布诋毁科兴疫苗的阴谋论,甚至污衊政府的疫苗计划是政治考量,这些明显带有偏见的言论不仅有违医护準则,更令市民感到混淆,无法正确认识和选择疫苗。昨日,林郑特首带领一众官员按期接种第二剂科兴疫苗,就是以实际行动给予市民信心。许多市民因发生的几起疑似疫苗死亡个案而担忧,卫生当局须要提供更多数据证明疫苗和死亡并无直接关係,以释除公众疑虑。其实,几起疫苗接种后死亡的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患者均有长期患病史,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说明打疫苗还须发布更清晰的接种指引,列明哪些群体或者患病史不适合接种疫苗,避免再次出现严重疫苗事件。至于其他一些疫苗过敏或不良反应其实都是打针后的正常现象,市民不必太过惊慌。本港第二剂疫苗接种即将开始,按照专家意见,第二剂疫苗的反应会大于第一剂,市民只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备和监察即可。

目前,另一个导致不少市民对疫苗持观望和犹豫态度的因素便是有无必要性。纵观全球已开打疫苗的地方,英美等疫情严重国家的接种率和接种积极性明显高于疫情趋于稳定地区。比如香港,随着疫情缓和受控,市民打针加强防护的意愿会降低。港府若想提高市民打针意愿,就须提供诱因和鼓励措施,比如近期热议的疫苗护照和通关。如果政府能积极与内地或其他海外地区接触,商讨接种疫苗后免于隔离检疫的可能性,相信市民打针积极性会大幅提高,毕竟大家都渴望可以早日通关。

总之,在确保安全有效前提下,打疫苗好过无打,早打好过迟打。香港疫苗供应充足,关键是如何有效利用,提高接种率。(新华社资料图片)

上一篇:【商报时评】广泛听民意 充分显诚意
下一篇:【商报时评】预算案应拨足资源加强抗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