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落地上线 零售业努力自救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11月06日


港府统计处昨公布9月最新零售业统计数据,本港9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按年跌12.9%,这已是连续下跌20个月了!纵然9月跌幅较8月缩小0.2%,但反弹增长前景依然不乐观。政府和业界都须设法开展自救,政府要继续加强防疫,稳定疫情,以进一步促进经济重启;零售业界则须转变经营思维,多聚焦本地市场和网络电商发展,落地上线,以减少损失、维持生存。

疫情打击整体零售业,但不同类别所受冲击程度不尽相同。据分类统计,药物及化妆品类销货价值跌幅最大(下跌45.5%);紧随其后是电器及其他未分类耐用消费品(下跌38.7%);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下跌25.7%,眼镜店则下跌26.9%。而在此零售寒冬期,有部分类别却依然保持升势、「逆市而上」:汽车及汽车零件销售上升17.1%;家具及固定装置上升8.4%;书报、文具及礼品上升 6.1%;百货公司货品销货价值上升5.5%;超级市场货品销货价值则上升 3.8%。综合各类别跌幅及升幅来看,受冲击最大的主要集中在奢侈名贵品、药物化妆品和大件电器等,这些商品往往更依赖外部市场和游客;相比之下,主打本地市场消费的日用品和必需品等类别所受影响则较小,更有不少录得正增长。

因此,本港零售商应该从统计数据中得到一些疫下经营启发,那就是应更侧重挖掘、利用本地市场,盯住本地消费者。短期内,香港关口很难完全开放,外部市场依然疲软,访港游客增长缓慢。因此,商户应多售卖本地消费者喜爱和必需的商品。本港疫情缓和,相信市民消费潜力可望进一步得到释放。港商一向灵活变通,不少商家早已部署新的零售计划、转变策略。比如在许多奢侈品店退租的海港城,就新引进了逾70间面向本地消费者的平价商户;不少地产商亦推出「短租」计划,疫中以折扣租金吸引一批特色的文创、期间限定店及家用品小店进驻,以吸引本地消费者。

除了更「贴地」聚焦本地市场,零售商亦应积极开拓网购电商平台。本港近年积极发展创科,然而零售业的科技运用却显落后。疫情充分凸显网购电商已是未来发展趋势,亚马逊、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业务不仅未受疫情拖累,反而在疫中呈现爆发式增长。本港零售商们应接受新销售模式,积极开拓线上销售平台。外地消费者不能到访香港实体店舖,但商家完全可以藉助网购平台打破地域界限,将商品卖给全世界。如最近内地多家电商正在火热推广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淘宝双十一活动亦进驻香港市场,本港商家同样亦可加入这些网购活动,进驻各大电商平台,将商品售往广阔内地市场乃至国际市场。据悉,有本港化妆品公司已在积极部署网购直播电商平台,期待有更多商家可以抓住电商发展机遇,跟上新零售发展步伐。

疫情给本港零售带来很大挑战,与其被动等疫情结束、经济复苏,零售商们应更主动积极寻找新的经营模式,「落地本地市场+转战线上网购」组合就是其中一个出路。(今日时报评论员 赵燕玲)

上一篇:【商报时评】就业形势严峻 急需加强援助
下一篇:【商报时评】互联互通 越做越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