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该如何推?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07月11日


垃圾分类该如何推?

网络图片

随着「史上最严垃圾分类」规定在上海落地,一系列关于垃圾分类的段子也随之出现,诸如「你是什幺垃圾?」、「小龙虾是乾垃圾还是湿垃圾」的网络段子,在令不少网友会心一笑的同时,也确确实实在网络上向大众宣传了一把垃圾分类的知识,更让不少上海以外的国人借此机会了解了不少垃圾分类的相关概念。

应该说,儘管网友对上海的垃圾分类有不少吐槽,但绝大多数人还是基于对市容和环境的责任,以实际行动支持这项政策。对于多年来一直推动垃圾分类的中国来说,上海的这一次雷霆行动无疑取得了还不错的效果。于是借此东风,国家住建部负责人在近期表示,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到明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系统。

但随着不少城市公布其垃圾分类标準,网友们惊讶的发现,许多城市的垃圾分类标準自有不同于上海的另外一套标準,例如北京就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而在深圳,分类则进一步细化为玻金塑纸、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废旧家具、废旧织物、年花年桔、果蔬垃圾、绿化垃圾、餐厨垃圾;在武汉,单位和居民实行两种不同的分类标準;在福州,则在四项分类的基础上加入了大件垃圾的分类。而在违法惩罚力度上,各地的标準也从200元到1000元不等。

城市标準不一难为民众

无疑,由于各个城市的条件悬殊,处理不同种类的垃圾能力不同,因此可以理解,不同城市会出台标準不同的分类标準。但问题在于,不同的标準和要求却很可能导致中国整体垃圾分类工作的困难 众所周知,垃圾分类在中国之所以提倡多年却进展缓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类不清和相关知识的不足,绝大多数居民没有办法在缺乏专门指导的情况下,将垃圾放入合适的分类之中。换句话说,阻碍垃圾分类的最大成本就是认知成本。

正如有网友担忧,「经常到外地出差,要熟读多少分类手册?」。一旦分类标準不同,不仅中国为数众多的流动人口将会因此增加认知负担,亦是抵消了不少上海人近期所做的宣传和学习努力。进一步来说,因为不同的惩处力度,也就必然会产生有人将垃圾从执法严、罚款多的城市转移到执法弱、罚款低的地方。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这相当于变相鼓励将垃圾从城市向农村、从东部向西部转移,进一步拉大生态资源的不平等,促进污染物的进一步「下沉」。

系统工程须软硬兼施

应当指出,垃圾分类看似简单,但却是一个全社会的整体工程。目前来看,上海市民的努力给中国的垃圾分类推广开了一个好头。但如何其防止「高开低走」重新陷入混乱,首先不能将所有的压力全部压在市民身上,除了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这「硬」的一手,也要在认知提升、基础设施、便民措施等多个「软」层面予以支持,否则政策很可能最终沦为「扰民」、「累民」;其次,在全国推广相对统一的分类标準和惩处力度,将有助于降低垃圾分类的认知成本,也可有效防止因垃圾分类造成的「污染转移」;更为重要的是,除了居民和政府的参与之外,我们更需要垃圾生产、流通、回收等各个环节主体来参与其中,比如鼓励简化包装、企业有偿回收等。如此,中国才有希望从一个「垃圾生产大国」转型为一个「环保大国」。流深

垃圾分类该如何推?
垃圾分类该如何推?
上一篇:清理整治地名要审慎稳妥
下一篇:【海峡观察】国民党参选人应谨言慎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