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 温天纳
近期,企业造假新闻不断,导致不少企业股价呈现波动,投资者更须慎防财务造假地雷阵。目前,环球资本市场不稳,投资者心情肯定不好。不过,市场信心越不定,造空机构更是有机可乘,投资者能否安然度过,就要看企业「造假」是真还是假?
继早前有咖啡连锁品牌涉嫌造假后,再有中概股「自爆」虚报收入。为何选择在这一刻「自爆」,原因难以确定。无论是被造空机构瞄準,或被审计师发现,无可否认的是目前市场有较大震蕩,部分对沖基金看準经营不善的民企,针对营运数据,一是造空股份,一是提出集体诉讼。不过,较为特殊的是,新一批涉事的企业品牌不差,却选择在疫情中集体出现帐目问题,令投资者纳闷。笔者不排除美国监管部门未来进一步收紧法规,投行及券商对参与相关交易都会抱有戒心,以至投资者亦会唾弃有关公司。疫情下环球大环境严峻,企业面对经营挑战,造假「需求」或更大,期望企业以近期事件为契机,逐步改善企业管治。
笔者相信部分中概股或会转到香港上市,不过,同样地在港上市的企业仍有机会被跨国对沖基金等机构狙击,对问题企业而言,香港亦非绝对的「避风港」。笔者并无深入研究相关企业的财务状况,但从被指控问题的深度而论,估计或因相关企业财务会计数据计算问题触发,故此企业应披露更多资讯,以稳定投资者信心。很多时候,内地企业被对沖基金做空的原因主要是源于企业自身财务会计制度不严谨,企业在相关领域应当小心处理,不可妄想胡混过关。
若企业没有造假,仅无故被造空机构诬衊,避险情绪无疑会导致相关股份的震蕩,但投资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最终仍会继续支持具备基本面的企业。此外,投资者亦需要加倍留意,在目前的震蕩市中,规避那些基本面呈现异常的企业,谨慎判断。
下一篇::【财经纵横】金融海啸2.0大难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