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0日,人类登月50周年。自阿波罗项目结束后,登月活动沉静了一段时间;近年,登月话题和太空发展再次成为焦点,甚至是经济的焦点。
今年1月,中国的嫦娥4号机器人探测器携带一台小型巡视器,历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陆。印度计划发射「月船2号」,是该国首次尝试到达月球表面。事实上,参加太空竞赛的国家,除了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等之外,以色列、韩国、新西兰也跻身成功自製火箭发射之列;而不只各国政府,民间商业力量也大举进入。
太空发展成本快速下滑
摩根士丹利早前发表报告预估,到了2040年,全球太空产业一年产值将超过1.1万亿元(美元,下同)。这个数字是目前智慧型手机全球一年销售额的2倍。该报告亦指出,太空发展火热,原因之一,就是卫星製造与载运火箭发射的价格越来越低,推动製造成本快速下滑,让太空成为了破坏式创新的新战场,例如SpaceX已将发射火箭的价格,从早年的每次2亿元,下降到6000万元,未来目标是採用可回收火箭,价格降至500万元。
另外,OneWeb宣称,卫星製造一旦达到大量生产阶段,造价可以从目前的一颗5亿元下降至50万元,仅剩千分之一。
今年7月内地民营公司I-Space成功发射运载火箭,下一个目标将着眼于太空旅游。中国每年太空项目的投资高达80亿元,仅次于美国,实现星际旅行只是时间问题。
于上周举行的中国航太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的论坛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透露,中国力争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地球月球空间经济区。有专家预测,中国每年在地月空间经济区的总产值,在2050年前后可以达到10万亿元以上规模。如上文提到,民间商业力量已大举进入太空产业,相关产业链的价值,不容忽视。
英国切斯特大学金融科技及数据分析教授 梁港生
(逢周一刊出)
下一篇::量子电脑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