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上线 记者下岗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4月26日

猎云网2017人工智慧产业创业创新峰会早前于北京召开,上百位人工智慧领域达人共同探讨当今AI的发展创新与变革。我也浏览了大会相关议题,并联想到:人工智慧将给传统媒体带来什幺新思路?新闻工作者会不会因此下岗?我认为,机器人和人各有所长,1+1 2,携手共舞的效果更好。
增加数量 增加工作量
哪一些文章适合用机器人?我认为,侧重描述类、资讯类的文章。
一:更冷门。比如,奥运会同时举行的上百场比赛,从小组赛到决赛,传统媒体难以面面俱到,机器人却可以为每一场比赛写报道,无论这场比赛多幺冷门和不重要。
二:更快捷。2014年3月,美国加州发生4.4级地震,《洛杉矶时报》是在网站报道该消息的媒体,从撰写到发布仅用了3分钟。机器人在收到美国地质勘探局发来地震资讯的第一时间,迅速将资料内嵌至系统範本中,生成突发新闻。
三:更全面。一家非知名上市公司财报可能不是主流需求,但是对于其投资人和股东却很重要。以前因为人力不足或「关注度不够」而被迫抛弃的新闻资讯,现在可由机器人生产。「人工智慧+媒体」弥补的正是人们关于新闻的长尾需求。
解放记者 淘汰记者
记者应该如何体现价值?我认为,出彩的地方在调查文学和独家专访。
我看过一部印象极为深刻的电影:《SPOT LIGHT》。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波士顿环球报》的一个独立调查小组调查天主教牧师性侵教区裏的孩子的案件,记者从一个案件中往回追溯,发现天主教牧师的性侵涉及多人,时间长达数年。在追查中,整个小组进行了查找牧师名录、留存的剪报,以及不懈地採访后,最后突破重重困难并成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人工智慧无法辨别这是否是一个优秀的选题,也无法自主获取一手资料,这是记者的价值所在。
机器人难做独家报道
而对于财经高端访谈,讲究的是记者与财经大佬之间的互动。就以我曾经在《今日时报》的「基金私房菜」为例。首先,需要通过活动、报道和财经大佬熟络,至少让受访人不讨厌你。
下一步,在合适的时机提出专访的邀约。在準备採访的过程中,需要加深对受访人的了解,包括过往成绩、投资风格、擅长领域、个人经历等等。在採访的现场,需要灵活应变,察言观色,从受访者的陈述中进一步挖掘读者的兴趣点,最好记者本人也在金融上比较专业,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受访人永远不会和机器人谈笑风生,更不会和机器人推心置腹。
在我看来,人工智慧和媒体结合1+1 2,机器人可以承担大部分「複製和黏贴」的纯资讯报道,提升媒体传播的速度和数量。解放记者的双手,去做更为深入和独家的报道。

(逢周一刊出)
上一篇:【财技透析】国内股民经验幼嫩
下一篇:富裕家庭激增 教育股盈利可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