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雾霾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6年11月30日

潘浩宇

从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来说,事物都存在一个共性和个性的问题,由此出发,这也引发了一个普世性和国情论的争议。举个例子,拿这几年火热的雾霾来说,内地媒体日前引述一支国际科研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雾霾研究成果揭示,伦敦夺命雾是强酸性的,而中国霾基本上是中性的,其毒性与当年伦敦惨剧的雾霾不算是一回事。这研究结果出来,不少国人是大跌眼镜,惊讶不小,一部分人想当然地认为中性就是等同于无害,调侃每天呼吸一公斤,健康生活一辈子,我骄傲,我为祖国吸霾之类,之后就开始胡乱叫骂砖家,圈养狗为骨头没良心擦鞋疯叫,误导民众。

结合自身国情治理

其实,换个角度,这些有着伟大「国际主义精神」的专家只是从雾霾产生机制上面说出了中国雾霾具备中国特色而已,他们可没说,中国雾霾放心吸,勇敢享用。专家的研究,让大家充分明白,我们不能盲目地认为雾霾的产生机制具有普世性,由此也明确,不同国家的雾霾一定要结合那个国家的国情来进行治理。当然,雾霾能不能健康吸,只有当地的那些人民最有发言权。在2010年之前,「雾霾」这两个字,国人基本是不太熟悉的,自从美国驻华大使馆设置了一个空气检验装备,每天没事就检验大使馆周边的空气,还不断发布和普及PM2.5的数值,然后不断说,北京的空气污染太严重,就快不适合人类居住了,大家渐渐才把雾霾当一回事,原来以前说的北京雾其实是雾和霾。然而,世界上让雾霾最快乐,而让国人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你知道我,但是你却不能对我怎幺样。6年过去了,国人对于雾霾,只能期望风继续吹或者政府多搞些形象政绩工程,多开运动盛会或国际会议,通过行政手段来呼唤蓝天,而在治理源头上,收效总是甚微,至于2015年那个说着治理不好雾霾就提头来见的原北京市长王安顺,今年已经易职。雾霾治理中,专家学识和专业精神很重要,这个国际研究团队拔高了国人对雾霾产生机制认识水平,但是最关键的是,官方未来采取什幺措施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要不,总是喊着为人民服务,其实却是喂人民服雾。

上一篇:人模官样
下一篇:深圳东进谁先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