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庆甲子史厅展“三宝” 冀培文化气氛配合博雅发展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6年11月30日

浸大庆甲子史厅展“三宝” 冀培文化气氛配合博雅发展

周佳荣(右)及区颢锋为了是次展览,花了不少心血。吴希雯 摄

6月7日讯(记者 吴希雯)今年是浸会大学60周年校庆,校方特别设立“浸大校史展览厅”,展出约百件见证该校由创校至正名为大学的珍贵藏品,包括浸会的“三宝”:经修复的林子丰博士奖与学生节系际总冠军奖座、有大半个人身高的浸会学院权杖和创校纪念铜牌匾。至于该校师生的旧相片,则以媒体电视展示,参观者可在当中看到何守信等明星校友年轻时的样子,听到新旧版本校歌,全面了解该校的发展历程。

冀培文化气氛配合博雅发展

校史展览馆在浸会大学逸夫校园(新校),永隆银行商学大楼二楼,于校园开放时间内,公众可自由参观,费用全免。负责筹备是次展览的浸大社会科学院历史系教授周佳荣表示,希望透过展览让大众认识大学历史,培育文化气氛,配合该校博雅教育的发展。

展览厅引入了“无墙博物馆”概念,善用必经的通道位置,长廊的一边是“南区”,展示了该校初成立时期的相片,随历史延伸至“中区”,而另一端则是“北区”,展出浸会正名大学后的成就和今天的面貌。展览馆的玻璃外墙甚有特色,在日间透现阳光,在夜间衬室内灯光,可变成向外展示校园景色的长卷。

行事历“印记”浸大正名

周佳荣和负责搜罗各项展品的物业处副研究员区颢锋,历尽艰辛才寻回有极高历史价值的重要珍藏,包括一本1994年至1995年的行事历,成为浸大正名前后的“印记”。所谓行事历,是指未有互联网的时代,大学会刊印出院校资料、校历、课程资料等,以通知师生校内的重要。

在当年9月开学之时,行事历其实以“大学”字样印刷,但以印有“学院”字样的贴纸遮盖,到11月正名成功时,正式成为大学后,师生即可撕下贴纸,见证历史一刻。

另外,周佳荣和区颢锋从众多刊物,多方考证,寻回旧校徽的原本设计,製成立体的彩色校徽来陈列,故今次的展览,绝对是两人的心血。

上一篇:教学“为读而读” 影响“普教中”成效
下一篇:大学游踪:印度服务见证生死 学懂珍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