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楼市及市民居住空间已被严重扭曲,楼价愈推愈贵,港人被迫愈住愈细,连一向楼价以平取胜的新界楼也要劏到128方呎,与昔日入住新界区原意想「住大啲买平啲」相违背。
私楼越劏越细,虽则呎价贵但入场门槛低所以仍有叫座力,说穿了其实又是有鸡先定有蛋先的老生常谈问题。发展商为配合政府多年前欲增加单位供应而为地皮加入的限量政策,迫不得已兴建蚊型单位。又在阴差阳错情况下,撞正政府加辣及银行勒紧按揭,楼价却不跌反升,楼价更突破高位,市民根本无法负担高昂首期,唯有选择向细单位埋手,蚊型单位因银码细生得逢时备受上车族及投资者追捧,迷你户大行其道,就算呎价媲美市区的新界劏房也争崩头,甚至曾经有买家在买入一伙劏房盘后豪言:「间屋都係买嚟瞓,买咁大都无意思!」几乎是鼓励劏房的涌现。最重要建劏房并非发展商带头,政府兴建公屋,如盛产公屋王的钻石山凤德邨,最细也不超过150方呎,但呎价却媲美私楼。
就算单位细到「豆腐膶」,因为银码细买家受落,越细越多人争,往往有价有市,造就以后的新盘均出现不足200或300方呎的劏房,甚至有新盘见势改则加建细单位。当日长实地产(01113)大埔岚山以「1家亲」促销,购买最细百余呎迷你户必需先购入一伙大户,当日长实被批评建劏房无良心,但仍有大批买家争崩头,而今日现实是,岚山一个仅百余呎的开放式单位二手实呎价高达1.5万元,较一手价升值60%,一伙开放式月租高达9000元够租同区一伙两房单位,根本是迫业主赚钱。投资者看在眼内,怎会不抢住要,如此一个循环,到底是有供应才有需求,还是有需求才有供应?
下一篇::「加辣」后十大屋苑买卖挫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