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业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八大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人工智慧服务渐入千家万户

来源:政府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12月25日

为加快发展先进製造业,推动人工智慧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落实“中国製造2025”和《新一代人工智慧发展规划》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慧産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人工智慧重点産品规模化发展,整体核心基础能力显着增强,一系列人工智慧标誌性産品取得重要突破,在若干重点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産业变革孕育兴起,大数据的积聚、理论算法的革新、计算能力的提升及网络设施的演进,驱动人工智慧发展进入新阶段。“智慧化已经成为技术和産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工信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智慧具有显着的溢出效应,正在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振兴实体经济的新机遇、建设製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新引擎。

人工智慧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人工智慧和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化,産业初步形成了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上层应用的完整産业链条。以企业为主体,産学研各界围绕前沿技术进行全面攻关,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无人驾驶等应用技术进展迅速,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也形成了大量特色鲜明的案例。

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慧技术的産业化与集成应用,发展高端智慧産品,《行动计划》按照“系统布局、重点突破、协同创新、开放有序”的原则,提出着重在智慧网联汽车、智慧服务机器人、智慧无人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智慧语音交互系统、智慧翻译系统、智慧家居産品等八大人工智慧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推动智慧産品在经济社会的集成应用。以智慧家居産品为例,到2020年,智慧家居産品类别明显丰富,智慧电视市场渗透率达到90%以上,安防産品智慧化水平显着提升。

促进人工智慧産业发展,夯实核心基础能力、进一步优化産业发展环境至关重要。对此,《行动计划》明确,要重点发展智慧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开源开放平台等关键环节,夯实人工智慧産业发展的软硬体基础;要深化发展智慧製造,鼓励新一代人工智慧技术在工业领域各环节的探索应用;要构建行业训练资源库、标準测试及知识産权服务平台、智慧化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障等産业公共支撑体系,从而完善人工智慧发展环境。

工信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行动计划》部署,工信部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手段,依託国家新型工业化産业示範基地建设等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培育一批人工智慧领军企业,探索建设人工智慧産业集聚区,设立重点实验室,鼓励行业合理开放数据,促进人工智慧産业突破发展。

此外,为保障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行动计划》还提出了包括加强组织实施、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加快人才培养、优化发展环境等五方面保障措施,以推动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推动人工智慧産业发展,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人工智慧技术産业发展,已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在可见的未来,人工智慧産品和服务将逐步走进千家万户,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智慧网联汽车将改变交通形态,使得出行更为低碳、高效、安全;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将改变基层医技人员匮乏的现状,辅助医生改进治疗方案;服务机器人将为老人和儿童提供更多帮助和更高质量的生活。(记者 吉蕾蕾)

责任编辑:韩昊辰
上一篇: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向青海省反馈督察情况
下一篇:防範化解风险 深化改革开放——金融管理部门为未来工作“划重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