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刀医生对照3D打印心脏模型进行手术。
【今日时报网讯】记者卢伟报道:近日,全球首例在MR技术(混合现实技术)辅助下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顺利完成。这意味着包括3D打印、混合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黑科技」,都可以在中国的临床治疗中投入使用。
手术时间缩短至1/3
据介绍,接受全球首例MR辅助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肺动脉闭锁患儿年仅2个月,体重3公斤。手术前,医生通过MR技术,也就是混合现实技术反覆确认病变位置,通过手势变化,调整心脏3D影像的视觉,而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带上MR眼镜,3D影像模型立刻与现实中的心脏1:1匹配,帮医生更精确地指出每一条血管。
记者了解到,MR是通过特殊的头戴显示器把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混合在一起,来产生新的可视化环境,环境中同时包含了物理实体与虚拟信息,而且使用者可以即时同虚拟信息交互。
该手术的主刀医生温树生介绍,只要戴上了混合现实眼镜,就能随时对三维模型进行全方位的观察,甚至可以观察到虚拟心脏内部,可以在手术台上即时导航。
除了MR技术,医生还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手术部位的模型。对一些特别复杂的病变组织,医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制造出VR影像,以「走进」患者心脏内部,近距离观察内部的病变与畸形,更深入地掌握解剖信息、制定手术方案。温树生表示,以前一台心脏手术需要10小时以上。而藉助3D打印、混合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医生可以把手术前根据CT重建好的虚拟三维心脏影像投射到手术台上方,或者直接把虚拟心脏放到患者胸腔内同实际心脏重合,这样就能根据影像的指引一条条地把侧支血管找到,进而完成后续步骤。借此,手术仅仅花费了4个多小时就顺利结束。且与3D打印手术相比较,此手术基本不会额外增加费用。
开创精準外科新模式
三种技术相辅相成,成为先心手术乃至整个外科手术辅助诊断的系统性利器,也让医生对「黑科技」有了更高的期待。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庄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把3D打印、混合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一起有机结合,用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在国际上是首次应用。」
庄建表示,全息三维可视化辅助诊疗系统技术开创了精準外科新模式,帮助医生在术前可以精準评估手术风险,制定出最科学、详细的手术方案,并且可以模拟术中导航和术中超声的作用,医生可以精準定位病灶位置和掌握病灶周围情况,降低手术风险,将病灶根治性切除,术后可以即时将CT、核磁共振等影像数据转化成三维影像模型,更及时、更全面、更精準追踪病情,对个体的术后状况和健康进行监测和评估。
下一篇::诺华制药再次陷入行贿风波 被实名举报带金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