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洋笑星”学会中国式幽默的丁广泉走了 - 娱乐 - 新京报网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1月21日

教“洋笑星”学会中国式幽默的丁广泉走了 - 娱乐 - 新京报网

  着名相声艺术家、教育家丁广泉先生于2018年1月18日18:58在北京协和医院因肺癌去世,享年73岁。遵照丁先生本人的遗嘱,他的遗体已由家人无偿捐献给医疗机构,为我国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提高疾病防治能力,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其生前遗愿为:无需告别,不办仪式,不留下痛苦,让笑声长存。

  最大的愿望

  侯派艺术到我这不能断

  丁广泉生于1944年,是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徒弟。他生前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理事、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煤矿文联理事、朝阳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从1985年起,他在历届国内曲艺、相声大赛中获奖,比如自编自演的相声《发财有术》、系列相声《生活的浪花》,以及小品《洋腔洋调》、《洋戏迷唱三国》等。

  陈振清1994年拜师丁广泉,是丁先生的第三位中国徒弟。他接受今日时报采访时说:师傅生前留有遗嘱,希望静静地走,不给大家增加悲伤,而且也不愿让大家看到那种痛苦的面容。因为他一生是搞笑的艺术的,要让笑声长存。陈振清觉得师傅是受到侯宝林大师的影响,我师爷走的时候也是说,即便到了天堂也要把笑声带去。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了解老艺术家的心情,无法体会到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和认真。

  徒弟们本想给师傅办个告别仪式,但丁先生家里人还是想遵照遗愿,丧事从简。回忆起师傅在医院的日子,陈振清说:他在病床上即使很痛苦,也绝不会表现出疼痛的神态。有一个细节,我们去探望他的时候,他是肺病,多痰咳嗽,每次吐痰都要用面巾纸方方正正地包好再扔在垃圾桶里,这就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临走的时候,他还不忘侯派相声艺术的发展传承,在昏迷之前他说,我最大的愿望是侯派艺术到我这不能断,我不能对不起我师傅(侯宝林)。

  陈振清觉得,师傅是一个豁达的人,也正因这种性格他才收了那幺多洋徒弟,相声界通常把辈分看得特别重,但他教育我们不要跟人攀比辈分,就记住你是师傅的徒弟就够了。

  带洋徒弟

  不仅教技巧,更是传授中国文化

  1989年,丁广泉为中央电视台创导相声小品《新编孔乙己》,并且逐渐与大山搭档演出,这是他陪养外国笑星的开端。

  同时,他也通过教相声推广汉语,并着有《我的汉语教学与国际推广》等着作。这些年来,他遵循有教无类教育理念,先后培养出了一些洋笑星,比如玛丽娜(亚美尼亚)、莫大伟(美国)、朱力安(法国)、捷盖(喀麦隆)等,因此人们也称他为京城相声洋教头。

  得知丁广泉先生去世的消息后,很多相声界人士和观众表达了对丁先生的悼念,曾向丁广泉求艺,合作多年的大山在网上发了一组照片,缅怀一起同台的日子。他的另一位徒弟朱力安写了一大段长文来回忆师傅,让人动容:此刻止不住我的眼泪与其说他是我的相声老师,他更像是我的中国爸爸,我的人生导师(他会)跟我讲解事情的复杂性和背景,如何在意识到一切复杂性以后用真诚正直和善良的方式来处理

  从长文中不难看出,丁广泉不但教给了朱力安相声知识和技巧,也潜移默化地让他理解了中国文化。

  丁广泉的外国人相声学习班大概办了10届,正式拜师学艺的有七八十人,而辅导过的学生就更多了。他要求学生的人品一定要好,对洋学生也不例外。他曾说过有的洋学生有名气了,一出去演出先问多少钱,钱少还不去,对这样的徒弟他也开除过。在这些洋徒弟们眼中,丁广泉是位中国爸爸,考虑周到、急脾气、关心学生、坚持艺术。

上一篇:第二届当代戏剧双年展3月开幕 孟京辉新戏《诱惑》将首演 - 娱乐 - 新京报网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