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投入国家发展的两翼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1月07日

周八骏

2016年12月26日,香港大多数居民仍享受圣诞长假,本地的媒体则报道了一则同香港有莫大关系的新闻 12月24日至25日广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提出的新任务之一是:「着力推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敏感的香港媒体注意到,广东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出着力推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的同时,未再提「推动粤港经济一体化」。

须留意粤省部署

2016年广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不提「推动粤港经济一体化」,不等于广东省不再致力于加强广东与香港的经济合作和联繫。但是,广东省把「着力推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置于该省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则是毫无疑问的。香港不可以忽视广东省的这一战略部署。

香港同内地任何一个省市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差别是,后者相互联繫没有「边界」限制,既没有类似于香港与内地的「有形边界」(即边境),也没有类似于香港与内地的「无形边界」(即意识形态)。如果广东省珠三角与香港的经济联繫因为香港方面的「有形边界」和「无形边界」的双重限制而遇到障碍,那幺,广东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推进一体化发展便能开出一片新天地。如果香港局限于1100多一点平方公里面积和720万人口的弹丸之地,那幺,必定陷入「塘水滚塘鱼」的困境。因此,特区政府必须引导香港社会各界明白,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出路惟有推进香港与内地、尤其广东省珠三角的经济一体化。

与此同时,香港必须积极参与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近一年来,关于这一方面,香港谈得不少。但是,一个至为重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认真触及,即:香港对「一带一路」沿线65国的绝大多数都不熟悉。这65国都是传统意义的非西方国家,而香港所熟悉的是传统意义的西方国家。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必须熟悉这些国家。当然,可以也只能是一边参与「一带一路」,一边熟悉有关国家,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先熟悉后参与。

推粤港一体化参与一带一路

作为一个小而高度开放的经济体,香港经济和社会生存之道在于保持高度开放。二次大战结束以来,香港主要靠向西方国家高度开放得以生存和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香港既已回归中国,又逢全球经济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调整、全球重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道必须相应地由向西方国家高度开放,调整为在保持与西方国家已有联繫的同时,大力拓展与国家主体的经济一体化,积极参与国家倡导的主要面向非西方国家的「一带一路」。概言之,今后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翼」是:与内地尤其广东省珠三角进一步拓展经济一体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对于广东省珠三角,香港熟稔,却不愿意进一步与之推进经济一体化;对于「一带一路」,香港陌生,却表现得兴趣盎然。情形与特区第一届政府任期内香港经济转型相似。那时,一方面,地产业因为特区政府调整土地和公营房屋政策加之亚洲金融危机而遭重创,但是,另一方面,没有形成新产业以取代地产业的经济支柱地位。概言之,那时,香港经济新旧增长点的转换是脱节的;而今,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对的困境是:可以形成的「一翼」尚未丰满,将要打造的「一翼」尚属清谈。

本届政府的任期仅剩半年。2016年12月23日行政长官梁振英称:按照国家领导人在他述职时的指示,本届政府馀下任期的主要任务是,做好今年3月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以及与下届政府交接。因此,下任行政长官候选人必须把如何打造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翼」,列入其竞选政纲。

这些年来,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习惯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地分析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推进粤港两地经济一体化遭遇障碍,便把注意力转向「一带一路」。这是要不得的思维方式、行不通的处事态度。不能继续推进粤港经济一体化,也就不可能真正参与「一带一路」。

上一篇:不容包庇渎誓者
下一篇:莫因政争阻河套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