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小企业总会会长刘炳均
世界七大工业国组织(GroupofSeven,G7)高峰会议早前落下帷幕。G7是包括全球最大的6个西方工业国家及日本,1990年代GDP规模佔全球70%,因中国经济的冒起,估计疫情前其GDP只佔全球一半。目前G7各国因为受到封城重创,GDP大幅滑落至全球三分之一,但仍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虽然,中国并没有受到邀请出席会议,却成为会议讨论的焦点。他们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人权问题及新冠肺炎疫情,提出单方面无根据的指摘;会后公布的联合公报,就疫情、经济、环保、气候及人权各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措施及改革。
公报的建议,大致如下:一、对抗疫情。G7各国会提供超过20亿剂疫苗,给全球人口注射。他们会加强疫苗生产能力、改善预警系统及缩短疫苗研发生产时序,由300日减至100日。二、重振G7各国经济。投放总共12万亿美元来重建经济,包括製造工作机会、投资基建、促进创新而且保证不论年龄、种族及性别等,皆能受惠。三、确保未来经济繁荣。透过公平公正贸易措施及合理税收,使人流物流畅通。四、保护地球。通过绿色革命及减排,增加改善气候投资,到2030年保护至少地球30%的土地及海洋。五、加强伙伴合作计划。他们提出的口号是「重建更美好的世界」(BuildBackBetterWorld),为世界低收入国家,投资基建及发展绿色经济,特别是针对一些非洲国家并寻求IMF提供1000亿美元融资。六、追求普世价值。维护民主、人权、法治及平等,例如向4000万女童提供教育机会等。
G7联合公报的目标,大概与中国的国策一致,不过在程度及方式上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国情有别。在对抗疫情方面,双方都作出了最大的努力。根据国际权威杂誌《自然》(Nature)报道,目前全球每日打的疫苗,60%由中国生产。中国已生产了三亿五千万剂疫苗,输出到75个国家以上。中国预计今年会生产30亿剂而明年更可达50亿剂。G7所提出的「重建更美好的世界」其实是「一带一路」的西方版。其实,美国总统拜登和英国首相约翰逊在今年3月26日通话,已经提议西方国家亦要进行类似「一带一路」的计划与中国抗衡。
多年来,「一带一路」只由中国主导,资源及技术有所匮乏而加上最近的严重疫情,有20%的工程要停顿。如果G7国家参与类似「一带一路」的工程项目,不但中国可以减轻负担,亦可加快受惠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中小企业来说,这是新一批的目标市场,令中小企业有更多的生存空间。环境保护及气候变化是中外各国都关注的议题,除了可缓和紧张的外交关係,亦可以为内地港资企业及香港中小企缔造商机。香港特区政府应马上成立专案小组,为业界寻找环保及绿色能源的需求项目,集合和协调香港相关科研机构及资源,例如各大院校研究中心、汽车科技研发中心、创新科技署及环境保护署等。研发成果交由内地港资企业及香港中小企生产,令香港经济得益。
G7的雄图大计,大部分是纸上谈兵。除了应付疫情及环保问题较有迫切性及可行性外,其他的建议需要大量资源及各国互相配合协调。G7各国都要为疫情后自身经济复苏投放巨大资源,其他的问题根本自顾不暇。有关人权问题,G7各国是口惠而实不至。试看美国白人警察如何残酷地对待黑人平民,就可见一斑。根据「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预测,疫情后全球经济增长,有三分之一将由中国带动。中国在疫情及经济上都有可观的贡献,在国际政治及经济舞台上有更大的角色及话语权,这将会是未来的国际政经新秩序。
下一篇::【长话短说】电话卡实名制有助打击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