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事讲场】完善选制民意浩蕩警醒泛民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1年04月08日

何子文

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24日出席香港各界「撑全国人大决定完善选举制度」连线递交联署签名成果仪式,「连线」行动收集到逾238万个签名,彰显了香港社会求稳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骆惠宁表示透过这238万连署签名,看到了支持人大决定的广泛共识。又称透过签名册,深切感受到广大市民对中央及时拨乱反正的真心拥护、反对外国和境外势力干预的坚强决心,正可谓民意浩蕩,不可阻挡。

其实今次签名行动亦是在警醒「泛民」或者说反对派勿重蹈过去与激进派綑绑的覆辙,而须守住爱国者的基本底线,否则,就没有政治前途可言。

面对内忧外患的民主党,主席罗健熙日前透露,该党角逐来届立法会与否有待讨论,但认为党内仍有区议员,短期内不参选问题不大,有信心即使民主党规模缩小,市民亦不会离弃他们。罗健熙并指留意到,仅得少数支持者希望民主党「死人都霸住个位」,大部分人倾向「无所谓」,罗健熙已作最坏打算,反对派政党或重返九七回归前充当压力团体的运作模式。

什幺是重返压力团体的运作模式?就是变回倡议团体,回归街头,这不但是政党发展的严重倒退,更意味民主党将会逐步泡沫化、边缘化,在香港政坛再没有任何影响力,这样的政党试问还有什幺作用和前途?民主党如果不能参选,等于是走上了一条衰亡之路,而且现在不能参选,将来更加不可能再参选。更重要的是,「爱国者治港」原则不但适用于特首选举、立法会选举,也适用于区议会选举。罗健熙认为民主党还有区议会议席,还可以继续运作,这是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短视得以为区议员就不用是「爱国者」,这是严重的误判,只会将民主党带上绝路。

反对派参选的「红线」

在全国人大通过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后,一些反对派人士依然沿用一贯反对思维,指「选委会是小圈子选举」「民主制度走回头路」「人大决定阉割香港民主制度」云云,以这样思维和态度看待中央完善选举制度,等于是将自己隔绝于选举之门外。人大有关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具有毋庸置疑的宪制地位,中央的出发点亦是为了香港的长治久安,为了破解香港的深层次问题。不论反对派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改革都是势在必行。

在新的选举制度框架和原则下,反对派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因应新的制度及形势,改弦易辙,全面扬弃近年的对抗路线、扬弃反特区反中央的路线,与「港独派」「揽炒派」划清界线,回到香港的宪制框架,回到「爱国者」的阵营。做「爱国者」不代表要反对派变成建制派,他们仍然可以扮演监察者以至批评者的角色,但却不能挑战「一国」底线,不能逾越宪制界线,更要认识及尊重国家的执政党,不能损害、挑战执政党的地位,这就是反对派继续参选的「红线」。实事求是的看,这些要求并不苛刻,不反宪制、不反执政党、不违法这本来就是所有政党政治人物的应有之义,不是什幺新的要求,也不是什幺高标準,反对派如果连这样也做不到,自然不具备参选资格。

民主党走投机路线

二是如果民主党等拒绝与「港独」「黑暴」「揽炒」势力切割,拒绝与违法激进组织切割,拒绝改弦易辙,重回香港宪制之路,正如罗健熙所说:「该党不会无端端改变理念立场想法。」这等于是指民主党不会改变全面对抗中央及特区政府,以至参与「揽炒」夺权的路线。这样民主党将会被「定性」为一个反宪制的政党,一个「非爱国者」的政党,这样民主党成员自然不可能再在立法会选举中「入闸」,而且不只是立法会,现时民主党还有几十个区议会议席,但如果民主党已变成一个「非爱国者」政党,其成员亦自然不符合参选区议会的资格。中央落实「爱国者治港」是全覆盖,不会存在任何死角,区议员同样必须是爱国者,民主党以为不选立法会依然可以保住区议会议席,不过是一厢情愿。

民主党现时既拒绝做「爱国者」,又没有明确表示全面退出香港选举,实际上是一种投机路线,令民主党处于两面不是人的境地。在新的政治形势和格局下,香港所有政党都需要作出抉择,是回到「爱国者」的阵营,还是回到街头,这是所有反对派政党作出的抉择,而这样的抉择将影响各政党的存亡。民主党等如果现在回头是岸,仍有生存空间,关键是能否拿出决心扭转乾坤。

上一篇:【学研集】用中国自信压倒美国图谋
下一篇:【完善选制大家说】让有管治能力的「爱国者」治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