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考虑限令退出机制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4月24日

是时候考虑限令退出机制


资料图

作者:方想

香港新冠肺炎新增确诊个案连续多日单位数,甚至零确诊,显示疫情正在趋缓,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与此同时,政府早前防控疫情推出的多种限令,包括人流限制、限聚令等,对经济打击的后遗症不断显现,对民生的冲击持续加深,市民生计堪忧。香港不能长期实施限令,否则经济长期停摆的问题会比疫症的影响严重及深远,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时,政府宜因应疫情形势的变化,抓紧考虑限令退出机制,在保持防疫警觉的前提下,逐步放宽限制措施,让经济活动逐渐回复到较正场状态,若是等到疫情完全消失才取消限制措施,香港实在伤不起。

经济损失民生冲击难负荷

过去数月,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本港确诊染疫数字显着增加,政府一直採取积极手段防控疫情,从严格的入境限制措施,居家检疫、强制隔离,到订立「限聚令」禁止4人以上群组聚集、餐饮业限制人流,关闭卡拉OK、麻雀馆、美容院、夜总会等,严格限制社交距离,务求切断病毒社区传播链,一系列限令有效控制局面,近日都是零星新增感染者。不过,严厉的防疫措施之下,是香港的社会经济活动受到极大抑制,经济民生持续告急,各行各业愁云惨雾,威胁无数经营者和市民的生计,最新资料显示,今年首季本港失业率为4.2%,创9年新高,不少打工仔手停口停,经济陷入停顿所产生的民生影响已非常明显。虽然政府推出高达2875亿元的抗疫基金,帮助在疫境之下撑经济保就业,但坦白说,抗疫道路漫长,疫情或有起伏,等待病毒完全绝才考虑恢复经济活动,不知要到几时,长此下去,就算政府拿出更多的钱去纾困、补贴,不仅弥补不了经济损失及民生冲击,公共财政负担也难以为继。

既保健康 也保经济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在疫情严峻时,本港当然要以抗疫为第一优先,付出再大的代价也不惜;然而,在疫情缓和后,要做的则应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目的是使经济社会秩序尽快恢复。香港倘若不理会疫情形势变化,一味为抗疫不顾一切,限令「没有最严,只有更严」,恐怕会陷入「过度抗疫」,过犹不及。正如内地防疫专家锺南山指出,仅有少数、个别病例不应妨碍复工复产,不能因局部出现病例就影响复工复产复学的进程,否则将对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很大的伤害。

当然,放宽限制措施不代表不重视防疫,更不是一刀切完全撤除限令,本港多项限制社交距离措施本月23日届满,政府宣布有关措施将延长14天,相信是经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及权衡意见后制定,为市民健康安全计而审慎为之,无可厚非,这裏只是希望政府要有逐步解除限令的準备,根据疫情发展,即时检讨相关措施的可行性,好好平衡如何趋利避害,在做好疫情风险管控的同时,考虑在什幺情况下可以谨慎放宽限制措施,直至全部取消。政府宜尽快订出限令退出机制,构建动态调整的「操作性标準」,例如是否可以考虑,当新增个案回落到单位数14天,允许风险较低企业解封复业,让许多经营者有恢复喘息的生机,维持一定活力,若出现疫情反弹到双位数,则恢复实施限令。事实上,只要严防外来输入个案,在市民持续保持警觉下,香港适当恢复经济活动是可行的,不会造成疫情进一步扩散。始终,既保住民众的健康,也维护经济的健康,才能称之为成功的防疫。

上一篇:维护国家安全是香港社会的共同责任
下一篇:呼吁外佣合力抗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