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应开源节流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3月15日

港府应开源节流

  文/健元

  新年度预算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紧张气氛中出炉。特区政府準备投放1200亿元,以提振全民信心,救急抗疫,疏解民困,其中给每个永久居民派钱1万元,为短期策略选择。这对稳定香港经济,纾解民生困苦,赢得民心有利。但长远看,特区政府还必须立足于重建产业、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做好未来预算安排。

  派钱从来都是「治标不治本」的短期策略,因此不能作为政府常态化的财政预算「刚性支出」。港府应积极转变直接派钱、注水的传统思维,应该多思考怎样开源节流,以强化香港经济动力的长远策略。

  所谓开源,即立足于重建香港产业价值链和供应链,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香港独特优势,重建香港产业价值链,大力发展香港经济,才是改善社会民生的基础源泉。

  所谓节流,即改革公务员薪酬机制,压缩降低公务员刚性增资比例与行政支出,实行与社会各阶层平均消费支出结构更接轨和相适应的薪酬调整机制。目前雷打不动的公务员每年加薪4%至6%机制,就决定了香港18万多公务员团队就是一笔庞大的人头开支。加之政府对全港200多万人口的庞大低收入和贫困阶层补贴投入日增,更加重财政支出的负担,也制约了特区政府发展经济的投入力度。因此,为了与民共渡时艰,政府问责官员应当带头减薪,公务员的高薪机制须要以时俱进地改革。

  另外,还应实行放水养鱼策略,以激发市场与经济活力。应积极给本港中小微企业削债减负,减息降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制度成本,并加大给予纳税人的免税、退税及宽减差饷地租的力度。金融机构应给供楼业主降低利率,宽限供期,以减轻负担。政府派钱应更具针对性,直面贫困和病困阶层,而非面面俱到。应将更多的财政救急资源,补贴投入到抗击新冠疫情的医疗救治前线和确保香港市民生活、防控疫情及回复生产的供应链环节。这样财政资源的投放才会更有效率。

上一篇:李慧琼:抗疫救急 共渡时艰
下一篇:协力抗疫 渡过难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