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山学会项目主任吴健华
大约在去年年中,我参加了由政府举办的「自资专上教育专责小组」公听会,当时我指出如果小组有心想帮助年轻人,应该叫政府取消对所有专上院校的资助,并交由市场营运教育,原因是由政府出资给专上学院营运,结果就是学院的运作毫无弹性,更令一些没有读书天分的年轻人以为只要混到文凭便可万事无忧。
然而,教育界权威却认为,他们的政策,是不能够让八家大学以市场模式营运。
所谓的政策是什幺?他们真的帮助年轻人了吗?为什幺我们在媒体上却看到一张张激动和忿怒的年轻脸孔?
究其原因,就是年轻人被骗了。当他们背负一身贷款后,才发觉原来那张因大量滥发而大幅降低价值的文凭,不能令他们修得正果、快快乐乐地生活,不要说找到理想工作,就算找到,薪水也不如所愿。
近日,有某大学发表一份关于香港整体生活质素指数的调查,当中并没有就教育质素进行调查,忽略劣质教育制度对年轻人带来的影响。说得最多的,却是有关置业方面。
但即使如此,对于楼市辣招所造成的后遗症,教育界权威也只说辣招未能应付楼价高企,显得避重就轻。至于辣招令二手楼供应减少,楼价和租金因此上升,这些情况却都不提。如果教育界权威真的认为减少住的负担最为重要,那何不建议政府增加土地供应和取消辣招?供应多了,楼价不是有下调的可能吗?没了辣招,业主可以多买一层,旧的那间则放租,市场多了租盘,租金升幅不就收窄了吗?
文凭量化宽鬆,令学位贬值,大学生身价降低;辣招减少供应,令年轻人更难上车。这些政策在在使年轻人失去希望,陷入困境。
香港,未来会变成怎样?


下一篇::粤优惠港青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