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建华。资料图片
全国政协副主席、前特首董建华日前会见传媒,直言任内推行通识教育科是「失败」,造成近年学生参与及主导多次激烈示威。教育局首席助理秘书长区蕴诗回应指,未有实质证据,显示通识教育科使学生变得激进。不错,如果纯粹从理论的角度去看,通识教育确实有其优点和必要性,可以将不同的社会科学融会贯通,并且结合社会现实,培育学生多元思维和跨学科思维,但是,香港社会的现实却尚未具备推行通识科的条件,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于教师。
年轻人政治上变得激进
董建华日前会见传媒时,为自己在特首任内推行的通识教育科及推行中史课程改革作出检讨,形容通识教育科是「好差、失败」,要设法纠正,自己有责任探讨下一步怎做。通识教育是董先生亲手推出的政策,如果不是深切体察到其中的问题,相信他是不会妄自菲薄,轻易推翻自己推出的政策。既然连董先生也对通识教育科作出反省,认为存在很大的问题,要设法纠正,政府当局及社会很有必要认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区蕴诗作为推行这一政策的政府高级官员,在回应董建华的言论时则指出,未见到实质证据,显示通识教育科令学生变得激进,而学校课程检讨专责小组上周发表建议文件,亦肯定该科有一定重要性。
香港的学生比过往更多地参与社会上的政治运动,这是有眼皆可看见的事实,今年6月期间因反修例引发的多次大规模游行,以及激烈的暴力事件中,参与者中以年轻人为主,而参与这些政治活动的中学生数量之多也是前所未见的。在游行中,首次见到中学的旗帜带领学生参与其中。亦有年仅14岁的中学生因参与暴力冲突事件被拘捕。
年轻人变成热衷政治及激进是不争的事实,而到底是什幺原因,尤其是令中学生也热衷于政治运动,甚至参与暴力冲击事件,值得深入探讨。
教师利用通识灌输政治见解
通识教育科是否会令学生变得激进?如果纯粹从科目本身来看,或许未必可以得出这一结论,不过,如果从香港推行通识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就会发现许多例子,证实有一些教师,藉通识教育课程,宣扬个人的政治理念,甚至直接鼓动中学生参与政治行动。
早前有媒体报道有小学二年级常识工作纸要求学童就有关《逃犯条例》游行报道绘画图像,校长及家长均认为,有关议题根本不适合作为小二常识科工作纸,质疑有教师设计工作纸时将个人政治观点带到课堂上。
此外,亦有家长群组传出一家中学的中一试卷,由插图到考题,都是街头抗争的内容,提问有政治立场,十分偏颇,不少家长指责这类考题是向学生「洗脑」。
这些实实在在的例子均证明,香港确实存在一些教师利用通识课程向学生灌输个人政治见解的问题,至于这种做法是否令学生变得激进,值得政府当局及教育界展开调查。
在反修例风波中,教协曾经向教师发出「罢课」的呼吁,亦有不少教师响应,甚至带领学生到游行示威的现场,向学生展开通识教育,这种做法本身就严重偏离了教育宗旨和原则,非常不负责任,更加具有欺骗性和误导性,政府教育部门和教育界有必要调查一下。
纯粹从理论上看,通识教育确实是个好东西,但好东西不恰当地运用,就可能变成坏东西,在香港社会日趋过度政治化的现实之下,在香港的不少教育工作者存在偏颇甚至过激政见的情况之下,在政府当局无能力监管学校和教师的情况之下,笔者认为香港不具备推行通识教育的条件。政府当局和教育界应该认真考虑董建华提出的意见,设法纠正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研社成员 文武


下一篇::须检讨「反」字洗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