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教署社区参与助更生委员会主席 萧楚基
受坊间电影桥段影响,有人可能以为本港在囚人士会在狱中遭受不人道的对待。其实,时移势易,现今的惩教署,只会善待罪犯,协助罪犯摆脱犯罪思想,好在出狱后再次融入社会。无论在囚人士的个人背景如何,署方都一视同仁。
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
古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生漫漫岁月,犯错在所难免,最重要的是认清错误,重新做人。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惩教署担任的角色,就是在羁管期间,协助在囚人士反省过犯,继而积极学习,为前路装备自己,重新做人。
现时本港社会,部分人士对监狱的观感仍有偏差,以为本港的监狱充满暴力、虐待和欺淩。基于这个误解,自然会有个错觉,主观地认为监狱职员是偏向用暴力处理问题。然而,高压手段是不能令罪犯改过的。笔者可以告诉大家,今天的监狱已经完全不是部分人所想的那个样子。现今的惩教署,是透过确保羁管环境稳妥、安全、人道、合适和健康,并配合与社会各界持份者携手创造更生机会,让罪犯意识到自己所犯的过错,并愿意改过,将来刑满出狱后不会重犯。
惩教署拥有一支自强不息、克尽厥职的工作团队,以及完善的监察系统。不但确保监狱能有良好的纪律和秩序,而且亦可营造稳定和谐的羁管环境。署方更于去年制订了部门未来的「策略发展计划」,积极发展「智慧监狱」系统,开拓各项新措施,包括「发展智慧管理」、「推行工序创新」、「培育知识型惩教人员及优化更生人士融入社会的能力」及「应用智慧型院所设计」。署方期望透过「智慧监狱」系统,提升羁管效率及院所保安水平,保障惩教人员及罪犯的安全。此外,当局更会定期翻新惩教院所的设施和进行改建工程,从而改善羁管环境,令设施更现代化。
惩教署助犯人迁善
对罪犯而言,惩罚固然重要,但是令他们改过迁善,成为奉公守法的公民,就更加重要。由于绝大部分在囚人士最终都会重返社会,因此提供适切的更生计划,绝对是惩教署核心工作之一。署方委派拥有专业资历的职员,为每位在囚人士提供有系统、有成效和切合需要的更生计划。透过辅导面谈和心理治疗,去强化在囚人士的改过动机,提高他们对更生计划的接受程度。同时,亦积极引入非政府机构的资源和服务,协助罪犯重建新生及强化改过决心。
随着惩教署的工作不断进步及优化,监狱的环境及罪犯刑满出狱后的表现持续向好。根据署方资料,2018年涉及监狱暴力行为的个案共有483宗,较2017年大幅减少63宗;自我伤害个案方面,则由2017年的99宗大幅减少至2018的48宗,减幅超过五成。更生工作方面,过去十多年香港的再犯罪率(以获释年份计)已有明显跌幅,由2000年的39.9%大幅下降至2016年的24.8%。由此可见,惩教署近年的工作卓有成效,为维护香港的治安,担当极为重要的角色。
笔者衷心期盼,所有入狱人士都能在狱中反思己过,并勇于改过自新。他日刑满出狱后,成为一个奉公守法的公民,不再重蹈覆辙。违法破坏社会秩序,于法理所不容。入狱服刑,是一个反省、学习、悔改和重建的过程。从人生经历的角度来看,在囚人士从惩教署所获得的,是一个转化和开拓的机会。如果能够明辨是非,诚心悔改,何愁不能回馈社会,作出贡献?


下一篇::「四个相信」粉碎「蛊惑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