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三隧分流方案」可取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02月04日


立法会议员 陈恒镔

三条过海隧道流量不均问题,不经不觉已困扰香港逾十年,最近政府推出了红隧、东隧同加至40元,西隧减价20元的「三隧分流方案」,意图打破多年僵局。只可惜方案欠缺周详考虑,又未能取得社会共识,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宣布暂时收回拟向立法会提出的方案,民建联认为做法是可取的。

民建联重申,支持政府尽快解决三隧流量不均问题,惟现时的方案出现不少问题,恐不能带来社会效益。

未必充分使用西隧

过去,政府多次强调「中环湾仔绕道」是三隧分流方案的最大关键,局方并搬出大堆顾问专家数据,指绕道通车后将改善西隧部分连接路交通,充分使用西隧剩余容车量云云。可是,中环湾仔绕道甫通车,港岛交通立即出现混乱,通车首两天连接西隧出入口主要干道出现慢车车龙,运输署惟有呼吁驾驶者使用旧路前往东、西隧。

虽说这是道路开通初期的必然现象,可是据一些驾驶者埋怨,绕道设计本身并不理想,特别是西隧出口东行方向,驾驶者须左拐右弯,较通车后往往花上三两倍时间才到达目的地。换言之,绕道开通不但未能改善西隧连接路的交通,似乎还帮倒忙,令西隧出口罕有地出现车龙,相信政府也始料不及。

因此,我们认为政府应按近日绕道通车后的车流数据,再观察一段时间,才详细考虑三隧方案的可行性。

降西隧收费非灵丹妙药

政府方案的另一卖点是强调西隧收费将由70元减价至50元。减价对市民而言固然是好事,但交换条件却是东隧和红隧加价,更甚者是加价一倍,我们认为,未免顾此失彼,忽略了用家的真正需要。

红隧位处中心地带,连接道路网络完善,使用红隧不但车程较短和方便,燃料费亦较低,故驾驶者最常用的过海隧道必然是红隧,加上红隧多年来收费远低于另外两条隧道,优势更加明显。

当局只考虑透过收费调整而改变驾驶习惯,未免低估了红隧佔尽地利的优势。自政府提出方案以来,不少市民已向我反映,方案令他们「摸不头脑」,以居于蓝田的驾驶者为例,驾车前往北角,最便捷方法必然是走东隧,不会为了西隧减价20元而绕道行西隧;况且,西隧纵使减价,依然较加价一倍的东隧高。市民岂会改变驾驶习惯,付出更多隧道费呢?

顾问报告推测:政府的方案实施后,能令红隧和东隧车龙早上缩短34%和10%,傍晚缩短42%和29%,但直至目前为止,我们看不到市民对此深信不疑。

仍应豁免巴士隧道费

我们必须强调,「三隧分流方案」与政府在施政报告提出推行豁免专营巴士的隧道及道路收费完全是两码子的事;前者推行的目的,是要更有效地分流隧道,充分使用现有资源;后者则是补贴市民交通费,纾缓生活开支压力。我们绝不认同政府将「三隧分流方案」与豁免专营巴士隧道费计划挂,并认为方案纵使未能获得公众接纳,当局也应该按原订计划推行豁免专营巴士的隧道及道路收费。

撤「三隧分流方案」可取
撤「三隧分流方案」可取
上一篇:医疗产业融入大湾区
下一篇:多管齐下对抗冬季流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