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育乱象尚需加力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4月05日

灵童

日前于全国「两会」的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抛出一番狠话 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繫纽带,割断各类考试、考评、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繫,不把它作为招生的凭据。老师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甚至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培训。

这些话直击目前最严重的三个教育乱象,听来很是解气。但是回过来一想,这些乱象也非一时兴起,由来已久,而且愈演愈烈,为何一直得不到有效治理?确实,这些话从教育部长口中说出来,而且是在公众场合说出来,这些年了还是第一次,能够直面问题,也算是进步。

但是,陈宝生所说的三点从表面上来看是砍断三根大的利益链条,而与这三根链条相连通的毛细血管则深入到每所学校和亿万中国家庭。这是个庞大的利益网络,任何既得利益你要它主动放弃,都是件不现实的事情。

立法清查是关键

因为这里面的诱惑太大,还是数年前,笔者就听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老师带学生到新加坡参加国际比赛。莱佛士中学看中了他,开出的月薪约为4万多元人民币,比这位老师工资条上的收入高出一倍多,但这位老师当即就婉拒了,因为相比账面上的工资,每个周末的培训费才是大头,每月培训费的收入最低也在6万元以上。按规定是不允许老师对自己授课班级的学生开办培训班的,但据笔者了解,这条规定在不少地方并未实行,学校不管甚至纵容,各地教育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近年来,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争夺焦点,也成为腐败集中爆发地,各地也曾有报道个别校长为此坐牢。但总体上来说,奖罚并不分明,注重师德的老师,被视为不会捞钱的「另类」,得不到奖励,而对于违反规定的处罚则相对较轻,受到惩处毕竟是其中的少数,这样一来就助长了歪风。

时下反腐更多关注到教育的腐败,有必要对这些乱象进行集中清查,同时要尽快完善立法,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迫切需要尽快立法,让老师对职业有敬畏感,而不是怎样从孩子身上多捞一把。

上一篇:严阵以待立会硬仗
下一篇:权宜限制非港人买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