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钱补遗尚须完善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4月05日

赵燕玲

上周五财爷宣布财政预算案的一项「补漏拾遗」措施,即向未能享受到预算案「派糖」的「N无人士」或受惠力度小的中低收入市民派发4000元。本来有派钱福利应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不过从这两日的市民反应来看,似乎并不如此。

平静湖面再次搅动

之前公布的预算案本并无打算全民派浅,而是通过不同的「派糖」措施来纾解不同阶层的负担,比如减免薪俸税、宽减物业差饷、为领取综援或各类津贴发放「双粮」等,政府认为虽没有直接派钱,但是各种派糖措施总计拨款佔比也并无减少,且此种做法更能有针对性帮助到需要的人。预算案本就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也并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市民的需求,虽亦有许多反对声音认为此种做法忽略了既没有物业、收入也不高,亦无法享受到综援津贴的一大群体,但是时至今日,社会对新一份预算案的讨论其实早已趋于平静和理性,而政府在风波已过之时又再出来「补漏」,无疑是把本变为平静的湖面再次搅动,让这个话题的矛盾和争议再次燃起,甚至逐渐远离和掩盖了其向好的出发点,即聆听社会回馈意见,及时弥补未照顾到的群体。

况且「唔派又派」摇摆不定的决策行为,再加上複杂的派钱方案本身,也确实难以不让市民怨声载道。

方案複杂 时间拖长

其一是今次有限制性对象的派钱,其受惠範围的複杂和不清晰就已让市民「有钱领」的幸福感大打折扣。初步方案规定可以领取的人是要年满18岁,持有香港身份证且通常居住在香港,无任何物业,且无领取任何综援、生活津贴等资助,没有缴交薪俸税或者退税少于4000元。可以看到限制条例颇多,且许多範围模糊,如「通常居住在香港」定义不清晰,持有香港身份证的範围亦不具体,既包括永久,也包括非永久,退税是否少于4000元,补差额多少还需核算,难怪许多市民都埋怨睇完连自己符不符合申请资格都不清楚,甚至害怕申请手续和规定过于繁複。

其二是大概要等到明年2月才开始接受申请,时间拖长也让人满意度下降。再者,因为此次派钱条件增多且複杂,如物业持有、交税金额、补差额、通常居港等都需要审核,单是行政费用都是一大笔开销,比如上次派钱就花费了高达8000万元的行政费,社会声音普遍质疑今次相比上次审核条件複杂得多,怕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政府与其浪费一大笔公帑在此,还不如用这笔钱投入急切且有效的医疗、公共设施、房屋政策等。

不过话说回来,预算案怎样花好这笔钱,尽量与各阶层都能共享成果本就是一件大难事,既然现在政府已决定补派钱,只希望能把申请条件做得更清晰明了些,把申请手续更简化些,无关的行政费用减少些,也才能让市民满意度和幸福感更多些。

上一篇:领展应顾及基层需要
下一篇:严阵以待立会硬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