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祝之
近日有立法会反对派议员及某压力团体对内地来港与亲人团聚的政策大加反对,说这几年每天150个名额的规定被超越了,特区政府应享有审批权。有更离谱的说「他们来,要保证自力更生,别申请公屋和综援」云云。这是以偏概全,不去了解事情真相,把谬论无限放大,说穿了,是凡与内地有关的一律反对,对内地与香港关系日趋紧密的客观形势视而不见,与现实脱节。作为议员,作为压力团体,名副其实在给社会添加精神压力。
香港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与上世纪上一代人从内地来港帮助建港大有关系,反对派中人漠视这个历史渊源,是一大谬误。
其实,来港与亲人团聚的政策,始自港英时代。近年,香港低技术工人十分短缺,清洁工、安老院户员、酒楼侍应、地盘工人等工种都需要人手,新移民不仅能帮上一定的忙,而且,来港后照顾自己家中的长者,也能减轻安老院部分压力。另外,他们中有些人学历渐高,来港后稍加培训,很快就能投入工作。说到申请公屋,也要在港住满7年方符合条件申请,且要排队轮候,前后起码也要等上十年八载。至于综援,穷人拿综援,也有是香港土生土长的,怎可以如此简单概括问题?
正当讨论到安老院的人手不够时,某些人又转过头说「本地工人也开工不足」,藉此反对输入外劳。即使他们中有人赞成输入外劳,也不愿意从广东省输入。其实,海外外劳是外国人,来港照顾老人,得从零开始受训:学讲粤语、学煮广东菜等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哪及得上来自内地大家同是中国人般亲切?
下一篇::没有了